最佳人選。”
想到此處,張偉難耐心中欣喜,因向身邊禁衛道:“擺架,我要親自去迎!”
自他登基為帝之後,還從未有人享受過如此殊榮。各禁衛軍官心中詫異,卻是不敢怠慢,各人急忙召集禁衛士兵,肅清街道,擺出皇帝出征的全副儀仗,種種旗、仗鋪陳數里,隨著張偉親至城門遠迎。
“元素吾兄,自遼東一別後,恍惚間幾年時光過去,看起來你健壯如故,弟欣喜之極。”
張偉甫一見到數百名逶邐而來的前明山西降官,因見到打頭的便是黑口黑麵的袁崇煥,立時跳下馬去,迎上幾步,向他拱手一禮,嘻笑問好。
隨行而來的漢軍乃是龍武與龍鑲兩衛的漢軍士兵,自出徵後已是近兩年不見張偉之面,此時見到皇帝出城,各人哪裡管張偉是來迎誰,當下心中激動,齊聲高呼,萬歲之聲響徹雲宵,張偉眼見袁崇煥開口答了幾句,卻聽不清亮,只隱隱約約聽到他亦提起自已相貌,相必是說比在遼東之時看老了不少。
張偉因見圍觀呼喊的漢軍士兵越來越多,知道此時不能冷了眾兵的心,因向袁崇煥等人無奈一笑,翻身上馬,縱騎向各衛漢軍揮手致意,繞行幾圈之後,才命漢軍就城暫歇,由著禁衛軍將一眾降官帶入城內。張偉不便與袁崇煥等人說話,只得一馬當先,先行返回城內居住,命人將袁、盧等人隨後帶到。
待禁衛們將袁崇煥等人帶入,張偉也不令他們行禮,先是讓幾人落座,爾後又命人上茶,一切如同常人故舊對坐敘舊一般。
袁崇煥因見張偉如此相待,知道此人一是難卻故人之情,二來是因欣賞自已才幹,意欲招降。他心中雖然感動,卻並不打算改變心意。
因向張偉欠身道:“志華吾弟,想不到當日一別,今日一見時,你我身份地位如同雲泥之別,弟雖已故人待我,只是天下以然一統,愚兄如何克當。今日之後,再難見面矣。”
張偉笑道:“吾兄不必著急,縱不願在漢朝為官,亦可返鄉為民,安享太平之福。吾兄戎馬多年,除在天啟年間罷職歸鄉,這些年並未回過廣東,到不如在這裡歇息幾日,回鄉休息一陣子也好。我必定令地方官好生照料,決不敢勉強吾兄一定為新朝辦事。”
又轉頭向盧象升道:“盧公亦可如此!”
因見盧象升輕輕搖頭,張偉知道這兩人來此之前必定已有定計,盧象升資歷才幹俱不如袁崇煥,必定是以袁崇煥馬首是瞻。因又向袁崇煥笑道:“吾兄有何見教,不妨直說。你我二人交好,不必顧忌太多。”
袁崇煥微微頷首,向張偉道:“志華與我初見,並不以臣禮相逼,足見誠意。若不是明皇待我不薄,臣節私交難以兩全,學生必定願意報效,為新朝盡犬馬之勞。”
他自座中起立,向張偉躬身一禮,笑道:“足下殺太子,我與盧公必定推舉秦王入繼大統,雖敗而亡,亦是無悔。”
“暗中殺了,你們也不知道。”
“不然,長久不得太子與先皇諸子訊息,吾等必定會推舉秦王繼位,入承大宗。縱是如此,得到太子訊息後,秦王勾通將軍曹文詔等起事,但因太子尚在,難以服眾,也只得罷了。今既然太子被放逐海外,吾等共議,既然無法與足下爭雄,且又不願臣服漢朝,現下願意與太子同往,侍奉左右,既為明朝盡忠,又可苟全性命,望志華成全。若是不然,吾等只得自盡,以為明朝全節。”
張偉心中又是訝異,又是痛惜。他知道這幾人都是剛強忠烈之人,既然已有定計,很難改變他們的心思。此時若是自已再勸,除了激起幾人的怒火,當場翻臉之外,決計沒有別的結果。
因勉強一笑,站起身來,向袁盧幾人道:“弟不才,不能使幾位臣服,亦不敢相強諸位,只得從諸位之願。幾位放心,弟必定能地方官員多備物什,不使幾位與太子委屈。”
袁崇煥等人大喜,實在想不道張偉答應的如此爽快,當下各人均站起身來,跪下施禮道:“陛下大恩,臣等沒齒難忘。”
這些人因張偉答應條件,從此便成為大漢治下百姓,是以現下方肯跪下行禮,不再以明朝遺臣自居。張偉臉上苦笑,將他們一一扶起,感慨道:“前明宗室鄖舊,一聞隨太子出海,各人都是如喪考妣,如臨末日。偏幾位大才,朕很願意重用,卻並不肯為朕效力,當真是遺憾之至。”
袁盧二人相視一笑,同聲答道:“新朝氣象興旺,陛下身邊人才甚多。我等前明罪臣,重用傷新朝諸臣之心,陛下何苦。況且華夏子民百姓數以億兆,只要留心選拔,又何必擔心沒有人才可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