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對此事竟是不得而知。
崇禎無奈之下,只得又急忙往皇宮返回,待入得午門之後,眾太監亦是四散而逃,只有十幾人還跟在身邊。聽得外城喊殺聲不停,局勢已是大亂,崇禎如若顛狂,立命周後自殺,又手刃田妃,袁妃,長平公主、昭仁公主亦是被他殺死。到了半夜,他將這些事情處置完畢,在衣袖上寫了兩行字:一行稱:“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不敢終於正寢。”另一行稱:“百官俱赴東宮行在。”如此做作之後,他帶著王承恩奔向景山,上吊而死。明朝天下,自此而亡。
崇禎死後第二天,皇太極騎在馬上,手執弓箭率鐵騎自德勝門昂然而入。一路上百姓都在路邊跪迎,明軍降軍和諸太監大臣亦都跪於承天門外,等著伺候這位新主子。當是之時,八旗兵勇武之名聲動天下,有著“女真滿萬不可敵”之盛名。此時十幾萬八旗精兵衣甲鮮明,弓馬強悍,隨著皇太極這位英主一起入城,闔城百姓官員但覺這些夷人兵鋒向處並無敵手,與其爭戰多年從無勝績,此時人家攻破京師,只怕天下亦是垂手可得。各人凜然而跪,都做出一副恭順的奴才模樣,並沒有人敢稍加反抗。
待皇太極入承天門,過端門、午門,太和門,直入太和大殿之上,眼看著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盛大宮室,站在太和殿這個當時北京最高的建築之上,半個京城盡在眼中。自其父努兒哈赤以來,女真人辛苦征戰數十年,終在今日攻破明人京師,逼死了明朝皇帝,使得明朝大臣盡皆匍匐跪拜在女真人的腳下,當真是百感交集,各種念頭紛沓而來,令這位雄強睿智的女真大汗和滿清皇帝不能自恃。
他見禮親王代善手按寶劍,揹負弓箭站在自已身旁,因笑道:“大哥!當年父汗聽得明朝一個千總過壽,還自稱下官,稱他為老爺,百般恭謹奉承。又在李成梁的府上甘為賤役,如同奴僕。終於得到他的扶持,成為建洲的諸申之主。等攻掠瀋陽遼陽等地時,咱們女真大兵過六萬人,女真滿萬不可敵,何況六萬?”
代善見他志得意滿,胖胖的臉上紅光滿面,肥大的雙手不自禁的搓來搓去。知道是因為站在這雄偉瑰麗之極的宮殿之上,心情激盪的原故。他也很是激動,不入京師,哪能見識到如此的偉大宮殿?盛京的宮室也號稱皇宮,其實還不如明朝的六部衙門軒敞高大,站在這太和大殿的殿門之前,眺望遠方,眼見著外城內四處是八旗辮子兵四處佈防,整個京師已然落入了女真人手中,卻又如何能不激動?
因笑答道:“當年薩爾滸一戰,皇上你親自率一旗兵,如也柙猛虎一般,先以弓箭對付明軍的火器,又以重騎突入敵陣中,那杜威的三萬人,一個也沒有走脫。血流成河,死屍遍地!眼前的這個如畫江山,是咱們兄弟和父汗拼死得來,當真不易!父汗當年閒時,常與我諸兄弟提起入京朝覲時北京宮室的豪華壯麗,今天能昂首挺胸站在這太和寶殿之前,阿瑪能夠知道,一定歡喜的緊!”
其餘的眾親王貝勒雖然有的也是兄弟輩,卻大多比這兩人小了許多。比如多爾袞與多鐸、阿濟格三人,雖然是代善與皇太極的弟弟,當年征伐遼東諸戰,卻是未能跟隨左右。此時聽得這兩人互相奉承,三人面面相覷,只覺得心中不服。多鐸忍不住道:“父汗奠基,兄皇開拓!若不是皇上征伐遼陽、寧綿,咱們想入關來,也非易事。”
他雖然大讚皇太極的功勞,卻也是指出入關之事自已三兄弟亦有大功在內。皇太極自然知道其意,此時正是高興,卻也並不計較。只看他一眼,便微笑道:“既然入了關來,就得好生做下去!明朝已亡,皇帝都自殺死了,大半江山落入了張偉手中,並不足以為患了。”
說起這個話頭,不免想起了強敵張偉。此番他留著幾千強兵守住了旅順,又有諸多小船在江中擋住敵人入江之路,再有三萬精騎四處巡護。他事先交待,並不以一城一地得失為要,務必要以打擊敵人為重,三萬八旗精銳,再有一萬多漢軍步卒留守,輔以火炮在緊要港口和要害,也可算是萬無一失。漢軍若想從遼東登陸上岸容易,想從容進襲,就是大不易之事了。
正文 第六十九章 相峙(一)
皇太極現下雖不甚擔心,只是那遼東地界地廣人稀,海港河道甚多,雖是佈下重兵防禦,卻保不準漢軍會從何處進襲。
想起此事,心中一陣煩忙,原本佈滿喜氣的臉不免陰沉下來。這大殿平臺上原本笑鬧歡騰的眾親王貝勒,八旗大將們一見皇帝如此,便也都噤口不言,只等著他說話。
其餘各人到也罷了,內大臣索尼曾經親赴臺灣,略知漢軍底細和張偉的治政能力。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