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2 / 4)

小說:大漢龍騰 作者:連過十一人

的市面到也安然,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騷擾和逃難大潮。與歷史上的記錄不同,此時明朝的官員有南方的強勢新漢人王朝可以投效,很難枉顧民族大義投*滿清,所以儘管皇太極以恢宏的度量和氣魄招攬明朝鄖貴和官員,收效卻是很差,這麼些天,只有幾十個低品雜職官員被迫投降,其餘官員或躲或藏,並不出來做官。

清兵的火炮並不很多,因為滿人雖然很善於打造鐵甲和兵器,鑄炮的時間卻是很短,鐵材浪費嚴重,工藝對他們來說也太複雜。這兩年來費盡財力物力,才鑄成大炮六十餘門,中小火炮三四百門,又因為要防備漢軍襲遼,將一部份火炮留在沿海港口和險要之處,鑄成炮臺守備。此次入關,只帶有大小火炮百門左右,已是傾盡了全國之力,方才成行。待攻到北京城下,崇禎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三大營出戰,清軍不過沖殺一陣,三大營七八萬京軍已然潰不成師,朱純臣僥倖得脫,帶著一半人逃回城內,其餘敗兵或死或降,帶出城外的幾百門火炮和炮彈火藥白白便宜了清兵,立時與從關外帶來的火炮併成一處,終日向城頭打炮,使得明軍不能駐足城上。

北京城頭而險峻,是成祖花費百萬民工,歷時多年修建增補而成,英宗時十萬京軍面對二十多萬瓦刺強兵的攻擊而巍然不動,就是清兵多次圍城,京師為之戒嚴多次,而始終不曾擔心京師會不能守。此番卻與往日不同,不但沒有了強兵駐於城外,與城上守兵以為犄角,就是源源不斷奔來勤王的兵馬也是一個沒有。滿城的百姓成日聽得城外炮聲不停,守城的五六萬明軍來回奔走,還有內操的四五千小太監也在大太監的帶領下匆忙出宮,操刀持箭上城頭守衛。這種情節從未有過,百姓們很是心慌,一方面是覺得大事不妙,一方面很看不起守城的京營兵和太監,各人看著那些耀武揚威持刀弄棍的太監上城,心裡均想:“這種畜生都上了城頭,看來大明離亡國真的不遠啦。”

朱純臣雖然蒼皇敗退,崇禎卻也並沒有怪罪於他,只是命王德化、曹化淳、王之心等大太監一起上城,監視著守將嚴守城池,又令朱純臣為提督大將,總理城內防務。那朱純臣是鄖貴之後,喝酒聽戲最是拿手,行軍佈陣如何能行?他別無辦法,只是每天縮在府中,下發命令讓京營諸將一併上城,嚴密防守。又命帖出告示,命京師各衙門的差役、雜工一併上城。又使更夫宣諭:賊兵離城不過五里,守城十萬火急,城破之日,百姓必不可免,今命全城丁壯盡數上城,協同防守,不準遲誤!各家門口懸掛燈籠,嚴防奸細;各人不準隨意上街走動,違者立時拿問!

於是全北京都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百姓不堪勞役之苦,上城守備,一無官糧補帖,二無兵器,只是赤手空拳,呼喝納喊。而家中妻兒嗷嗷待哺,無人看顧。各人都是心急如焚,一面擔心城破後被辮子兵屠殺,一面又巴不得早日解脫為好。

崇禎居於宮城之內,自然不會知道外城情形如何。他雖然每天都擔心城破,自已攻入敵手,辱沒祖宗。又覺得事情未必如此之壞,吳三桂等人整頓軍馬後,自然還會回來救駕,袁崇煥等人亦不會袖手旁觀。他每天帶著周後和田妃等人到皇極殿焚香祈禱,期盼祖宗有靈,能使得勤王兵馬趕到,解此危局。雖然後妃們心中明白,此番再無援兵,各人都是滿眼含淚,卻並不敢在皇上面前哭出聲來,只是低聲啜泣,不知道前途如何。

這一日乃是崇禎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一年之中往常這時候宮中很是熱鬧,除夕和元旦將至,就算是災荒頻乃,宮中用度簡省,卻也免不了要花上五六萬兩銀子,佈置一些花臺、彩坊,再有燈火小戲湊趣,闔宮上下這幾年來覺得國運黯淡,也只有藉著逢年過節時熱鬧一番。此時國事敗壞到如此地步,各宮妃哪有什麼心思慶祝,只是在崇禎面前強顏歡笑,不敢惹他生氣就是萬幸,哪裡還有什麼心思過年。

崇禎一大早便去皇極殿拈香禱告,中午又到乾清宮批閱奏章。這些年來,他每天要處理大大小小過千件的公文奏摺,每天從早到晚,不能歇息。經常累的兩眼佈滿血絲,腰痠腿疼,常常抱怨:“萬曆皇爺和天啟阿哥年間都不理政務,天下一樣太平,宮裡的用度也很湊手,並不緊張。到了朕的手裡,每天忙的不可開交,仍然是兵禍連綿,天災不斷!”

待到了今日此事,乾清宮裡除了幾個大臣言宮的請安奏摺之外,內閣並各部九卿竟然並無一份奏章遞上。他到了這時,才恍然醒悟,不但今天不用辦公,只怕以後也不需要他再辛苦了!

滿心淒涼的崇禎帝在殿內呆坐到傍晚時分,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下爬上景山,登高眺遠,雖然看不到城外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