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著福寶福山兩個人做做船上的下手再說”王金山又指著邊上兩個年青人,又說道,“以後不要叫我玉船長,在這裡,誰都稱呼我玉叔,叫我玉叔就行了”
福寶和福山兩個人當即揮手對周宣說道:“你跟我們過來,收船板”
周宣默不作聲的跟過去,船板上的防霧防水大燈開著,照得船板上明晃晃的,福寶指著運到岸邊放著的一堆塑膠魚筐說道:“現在把魚筐搬到船上,然後收板”
那些筐就是下午周宣搬過的一模一樣的,不過現在是空筐,一個個的重起來,一人高的筐就有數十個,周宣一次搬二三十個,六七次就把兩百個空筐搬到了船上面。
福寶和福山看到周宣做事還很利索,也還是算滿意的,要是以前那個不走,那還不是得他們幾個下手下力,現在倒好,一個新來的下手就得由他們指揮,別人多幹活,他們可以少幹活。
這福寶和福山都是福壽村本村人,不過卻是家庭最貧窮的幾戶,本人又沒什麼文化,只有一身蠻力,在工廠裡做,工資又低,索性到船上幹,相對的來說,船上的工資算不錯的了,一個月只有一半時間在船上,但工資能掙上五千左右。
像周宣這個新來的,當然工資就低了,不過那胖子沒有跟周宣明說,只要試用合格後,一個下手也能掙到三四千以上,這是最低標準,因為現在找願意上船的年青人都不多了,船上的活太辛苦,太枯悶,又有諸多規矩,船上不讓上女人,所以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人。
今晚那個福貴叫女人,那也是趁玉二叔還沒來的時候,要有玉二叔和老江在,他也不敢。其實福貴也是本村福姓人,跟福寶福山都是隔房兄弟,在福壽村,福姓是跟玉姓並排的兩大姓,不過福姓人在最近幾十年衰落了,而玉姓人卻發展得極快。
村長玉長河就是玉家最傑出的一個人,玉家在整個海濱市也是叫得響的大家族,玉家的事業極為興旺,資產幾達數億,涉及了餐飲,娛樂,運輸,房地產等等。
不過玉家最早的產業就是一條小漁船,解放後的數十年間,小漁船變成了四條大漁船,但這對玉家來說,也不過是九牛一毛,因為是最早的基業,所以發家後也沒扔下,玉家的漁船業就交給了玉家的大女婿趙成光來管理,也就是周宣下午見到的,並讓他來船上工作的那個胖子。
玉家的幾類主要產業分別在玉長河的大兒子玉瑞和二兒子玉祥來打理,女婿到底是隔了一層,管理的只是最不起眼的產業,但就是這不起眼的產業,也就是四條漁船,每條船一年的淨收入也高達三四百萬元,四條船年淨利潤也能達到一千多萬。
因為自家有大量的海魚,所以玉家還有配套的魚製品廠,如魚罐頭廠,海魚加工廠等等,玉長河實際上就是海濱市的首富,因為祖家在福壽村,是以他的總部就設在了福壽村,當然,也只是他個人的總部,公司的總部其實還是在海濱市。
老不忘本,這是玉長河常說的話,老家在福壽村,又是靠兩條小漁船起家的,所以他始終不肯丟開玉家的漁業,又常跟趙成光說,別看交給他管理的船業是又累又髒的活,但這是玉家的命脈,玉家就是靠這個起家的。
他是這樣說,但趙成光和他老婆,也就是玉長河的大女兒玉蛾卻不這樣說,趙成光是有氣也不會說出來,但玉蛾可就不這樣想了,經常跟她老子玉長河嘀咕,說老頭子偏心,好的賺錢的來不給趙成光。
而這船上的船長玉金山玉二叔是玉長河的隔房兄弟,沒什麼文化,但自小就在玉長河的船上打工,玉長河發跡後,主要產業轉移到陸地上,這漁船就請了玉二叔幾個老漁人,有經驗,又是自家的親屬,比外人要好。
除了福寶福山福貴,老江,玉二叔外,還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玉強,一個叫關林,玉強是玉家姓人,玉長河的遠房侄子,不算親,但總是一姓,另外一個關林卻是玉二叔自己的親大哥的女婿,不是本村人,但卻是他的嫡系親屬。
關林和玉強兩個人的地位在這條漁船上比較高,除了玉二叔和老江外,就數他們兩個了,乾的也是技術活——玉強在駕駛室幫玉二叔開船,學駕駛,關林操作撒網器,當然也是協助老江,而福家三兄弟就是純粹的幹力活,哪裡需要到哪裡,是船上最下等的工人,如今周宣到了船上,差不多就是周宣是最下等的員工了。
福寶和福山見周宣利索的把魚筐搬到船上,當即又收了錨,再一起動手把板收回來,不過這個東西是半機械的,不大費力,把搭板收回到船上,玉二叔便透過船上的喇叭通知開船了。
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