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道緣儒仙 作者:賴賴

老人面色嚴峻,擺了擺手“此話等會兒再說,先傳道法。”接著傳了他茅山于吉百解靈符,可以消災除邪;又傳了茅山太乙火符,可以清除疾患;然後是茅山三茅君真符,可以謀事順利;最後是茅山華陽生死符,可以修道通神。足足講了兩個時辰,老人才停下來。

葉昊天反覆記憶,閉目思索,感覺對符咒的瞭解大大增加了,跟以前相比不啻兩重天。他又拜了兩拜,對老人說“我知道茅山的妖人了,下次來時我必將其連根拔起,還茅山一個清白,以謝師傅傳法之恩!”

老人說“我也要下山彌地潛修,你若能盪滌茅山,但請燒靈符一張,我即知也。”

葉昊天向老人躬身作別。

回到金陵,離大考還有五天。張成和羅開山還在看書,葉昊天讓他們出去玩玩,他們怎麼也不肯,說是沒心思。

葉昊天也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他仔細揣摩老人傳授的各種符法,在腦海裡畫出一道又一道靈符,感覺應該極其靈驗。尤其是最後的茅山華陽生死符,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他想了一遍又一遍,感到收穫非淺。

第二十四章 會試

科舉始於隋朝,所謂“科舉”即分科舉人之意。隋朝設定“志行修謹”和“清平幹濟”二科,選拔官吏。煬帝繼位後,因其好文學,於大業二年始試策置進士科,打破門第等級,以考試取士。唐朝承襲隋代科舉制又有改進。武則天時期,每年進行一次考試,漸而進士科成為風尚所鍾。當時,每年參加禮部試計程車子多達千餘人,而考中進士者僅三十餘人,可知考中進士是件十分不易之事。宋代以後,對考試的管理更嚴格規範,考卷採用糊名法,防止舞弊。

七月初六日,早上一起來天氣就很熱,沒有一點風,每個人都弄得汗流浹背。葉昊天三人來到應天府會試考場。

考場大門邊站了幾個兵丁,正在核對身份,檢查有沒有攜帶做弊的物品。檢查很細,有時候還要求舉子們脫下鞋子看看。大門內有幾十排長長的房子,被分隔成一個一個的小閣,每個閣子大約五尺見方,只能坐一個人。

三個人經過檢查後魚貫而入,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走了進去。

葉昊天看看小閣,感覺還比較乾淨,門邊有個書桌,已經放好了筆墨紙硯,後面有一把椅子。他在座位上坐下,將紙張攤開,硯臺磨勻,一切妥當,靜等開始。會試分三場,每天一場,今天只是頭場。

沒多久但聞一通羅響,有人過來發下試卷。葉昊天開啟發現是書藝三篇,每篇限五百五十字,不能超過八百字。不滿三百字者下科不得再考。身為儒生,每個人對》都不陌生。葉昊天博聞強記,不單能倒背》,還非常清楚歷代各家對此書的疏注。他平心靜氣,運筆圓潤,一字一劃地寫了三篇。完了一數,竟然每篇都是五百五十字,一個不多一個不少,真是奇蹟。此時日剛偏西,大約是未時,離結束還有兩個時辰。他坐了一會兒,墨跡略幹後,交卷走了出去。

出了考場天還大早,他不知不覺又來到秦淮河畔,似乎想找到那個千般清麗,萬般嫵媚,兩度相逢,夢魂牽繞的女子。他在河邊踱來踱去,眼前始終呈現出女子最後露出的悽惋面容。

好久他才醒過神來,看了看周圍,白天的秦淮河跟夜晚又有不同,湖面靜悄悄的,熱鬧的是附近夫子廟一帶。夫子廟就是孔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金陵的夫子廟始建於宋,位於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旁。

他邁步來到夫子廟,進去看了聚星亭、思樂亭、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很快轉身出來。不遠處就是著名的風味小吃店晚晴樓。他聽說這裡最迷人的就是秦淮小吃了。

門口的夥計一見他舉子打扮趕緊招呼,領他來到樓上,請他在一個靠窗的雅座坐下來。不一會兒另外一個面目清秀的堂官過來“先生,您要點什麼?”。

“不知道有什麼特色的小吃?”葉昊天問道。

堂官趕緊介紹“我們最有名的是”秦淮八絕“。作工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除此之外還有無錫的小籠包、三鮮餛飩、網燒卿魚,鎮江的蟹黃包、餚肉,盱眙的龍蝦,天目湖的砂鍋魚頭、地皮菜、菜乾燜肉等。”各種小吃名字從他口中湧出,源源不絕。

葉昊天但覺有趣:“不知何謂秦淮八絕?”

堂官接著說:“”一絕“雨花茶:”二絕“蟹殼黃燒餅:”三絕“鴨油酥燒餅:”四絕“豆腐澇:”五絕“什錦雞絲麵:”六絕“牛肉鍋:”七絕“紅湯爆魚面:”八絕“為桂花夾心小元宵”。不知先生想要哪幾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