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的彈琴法門講給蘭兒聽。
蘭兒很快便入了迷,一時之間琴聲叮咚,神舟之內充滿了歡歌笑語。
一想起回家,蘭兒就非常高興。
算起日子來,兩人離開中土時間只有兩、三個月,可是在感覺上卻好象在外漂流了很多年。
眼看蔚藍色的地球就在前方,葉昊天問蘭兒道:“我們先到那裡?是回家?還是去雁湖?抑或是九江?”
蘭兒勉強壓抑激動的心情,儘量用平緩的語氣答道:“還是去雁湖吧,看看三位大儒是否還好,王獻臣也該甦醒了吧!”
葉昊天點頭道:“好,我們就去雁湖,先去看看我們的小木屋。”
第二百一十四章 簞醪
神舟平穩地停泊在雁湖邊的綠地上。
此時剛好是三月中旬,初春時節,草長鶯飛,萬紫千紅,午後的豔陽暖暖地照在碧綠的湖面上,三間玉室在陽光下反射出五彩繽紛的顏色,小木屋依舊保持原貌,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安靜祥和。
蘭兒迫不及待地跳出神舟,向著玉室衝去,一邊跑一邊高叫著:“師傅們,我和公子回來了。”
然而周圍一片安靜,只有樹梢頭的鳥兒在唧唧喳喳的叫個不停。葉昊天心頭一緊,以為三位大儒出事了。
然而當他們衝入玉室的時候,卻看到一張留言:“御史已醒,並傳我等三人修儒大法,使我們一月之間便突破了三重亞聖的境界,進入聖人第一重,不但功力大進,而且連頭頂的”紫儒“之氣也可以隱入心中,身體從內到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個人都比先前年輕了二十歲。因此我們覺得守在此間意義不大,不如結伴同行,暢遊四海,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正是儒家本色。汝等無需掛懷,日後必有相見之日。”
看了這段話之後,葉昊天心底的石頭才算落了地。可是馬上又生出一個新的問題:“王獻臣到底悟出了什麼功夫?能夠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他清楚地記得將王獻臣救回來的那一天,自己曾經跟三位大儒有一番比較深入的探討。
儒家要想真正在天界立住腳跟,必須做到兩件事。一是深入挖掘“身聖”方面的修煉方法,找到符合儒家的修行方式。二是尋求將“外王”建立的功勳轉化為“身聖”,即將儒功轉化為神丹的方法。這兩者缺一不可,就像一個國家的發展一樣,既可以自力更生,也可以加強外貿,多跟雖的國家,如果只有自力更生,或者只有外貿,都無法繁榮富強。
佛家的修煉便是如此。諸們一菩薩既可以自己修煉舍利子,也可以將佛心轉化為神丹,因此他們在神仙榜中的排名都很靠前。
如今葉昊天在監天神尺的幫助下已經找到了將儒功轉化為神丹的方法。可是儒家的“身聖”修煉方法在哪裡呢?王獻臣悟出的功法空間是什麼樣子?那就是儒家夢寐以求的某種神功呢?
葉昊天迫切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可是大儒們卻又不在。
蘭兒沒有想那麼多,反正只要幾位老人沒出事就好。
她將風先生請進玉室中休息,自己將小木屋裡裡外外仔細察看了一遍,然後拿了把寶劍去修剪湖邊疾風如勁草的番薯。
葉昊天見了笑道:“我看你不如將番薯全部剷除,將來如果想種就到山下農家找幾棵幼苗好了。估計本地家家戶戶都種了番薯。”
蘭兒聽他講得有道理,便將近百棵番薯拔起。只餘兩棵留作紀念。
等到她將一切收拾妥當的時候,已經是快到傍晚時分了。
她看著滿天的晚霞,心中激動,感嘆道:“我最喜歡地還是人間的日子。公子日後若是想開闢一方樂土,最好不要離家太遠。對我來說,只要看到天高雲淡,月白風清就足夠了。”
葉昊天也有著同樣的感覺。
他們靜靜地欣賞天上的彩霞。直到夜幕低沉月上枝頭,才和風先生一起騰空而起向京城飛去。
從雁蕩到金陵不過千餘里,所以三人根本不用啟動瀚海神舟。即使是騰雲而去也只是一盞茶工夫的事。
三人將身形落在王府內宅。
此時正是晚飯時刻,大廳內燈火通明,待候的下人婢子走來走去。
當蘭兒出現在門口時候,王妃手中的筷子一下子掉在地上,王爺的雙手也禁不住微微顫抖。
蘭兒三步兩步衝了過來,一頭撲進母親懷裡,眼含淚花說道:“娘,我們回來了!”
王妃緊緊地摟著女兒,淚水已經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好孩子,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