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3 / 4)

小說:道緣儒仙 作者:賴賴

過不去了。”

葉昊天看著她那無限嚮往而又十分憐惜的樣子,隨口問道:“這個故事在中土家喻戶曉,流轉非常廣泛,你知道是因為什麼?”

蘭兒一雙美眸凝視著他,十分認真地答道:“牛郎織女雖然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見,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方,仍然祈盼著相聚的那一刻。我想,正是這種亙古不變的忠貞,才使故事充滿了魅力,一直流傳不衰。”

葉昊天微微一笑,說道:“這個故事包含著儒家愛情的三個優點和三個不足,你想不想聽?”

蘭兒愕然道:“是嗎?一個故事竟然有那麼豐富的內涵?這我倒想聽聽。”

葉昊天看著浩瀚的星空,緩緩說道:“儒家愛情的三個優點是‘忠貞’、‘內斂含蓄’和‘淡泊雋永’。關於‘忠貞’你已經說過了,下面我說說另外兩個。

‘內斂含蓄’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聖人云:“非禮勿視,非禮勿看,非禮勿聽‘。禮是儒學四端中之一,因此儒家在抒發感情上比較內斂含蓄。從牛郎織女的傳說中就可以看出來,兩人並沒有將卿卿我我一直掛在嘴邊,而是更多地表現在生活恩愛上面。

還有一優點是‘淡泊雋永’。在秦觀的《鵲橋仙》中,有句‘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作者似在怨恨有情人聚少離多,但作者筆鋒一轉,卻又送來一句‘兩情若是天長地久時,又豈在乎朝朝慕慕?’這說明儒家傳統愛情雖沒有太多的激情及蕩氣迴腸,但那份愛不受時空地城的限制,令愛情顯得額外雋永。“

蘭兒聽得頻頻點頭,很是佩服地道:“公子所言極是!那麼三個不足呢?

葉昊天將目光從天邊收了回來,目住蘭兒苦笑道:“儒家愛情的不足也很明顯,第一是不自由不自生,往往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縛,對盲婚啞嫁也不會作出反抗,所以自由愛戀的事,便只能寄情於牛郎織女這樣的神話中了。”

蘭兒聞言欣然道:“還好家父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公子也不是凡夫俗子,我的運氣真好。”

葉昊天面帶微笑住視著她,接著道:“第二個不足是所謂的門當戶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竹門對竹門,木門對木門’。如果出現錯誤的配對,只會落得個悲哀的結果,就好像牛郎織女的仙凡配對一般,只能換來三百六十四天的相思之苦及一天短暫相見的歡樂。”

蘭兒聞言默然,心中明白,這門當戶對的說法並不一定是儒家獨有得東西,哪怕再過兩幹年恐怕也難以徹底根除。

葉昊天繼續道:“儒家傳統愛情的第三個不足是恩愛不明,往往把恩當作愛,為了報恩而付出愛情。其實,恩情是站在不公平立場出發的,一個在高處施恩,一個在低處受恩,但卻無力回報,只好‘以身相許’。牛郎織女愛情的起始,便有一條因素:牛郎還回織女的衣裳,織女便應允牛郎當他的娘子。你說織女是不是糊塗了,怎能為了拿本來屬於自己的衣服,就答應嫁給偷衣的小賊呢?”

蘭兒聞言莞爾一笑道:“這倒不一定,應該是織女看牛郎心地善良,才喜歡他的。不過凡間‘以身相許’的事的確不少,公子說得也不算錯。”說到這裡她忽然“哎呀”一聲,滿面羞紅地低聲道:“公子力通鬼神,將我從陰間救回,我也算是‘以身相許’嗎?”

葉昊天看著她嬌羞無限的樣子,側身將她摟了過來,湊近她的耳邊說道:“娘子只是‘以心相許’呢!”

蘭兒白玉般的頸項被他溫潤的嘴唇一觸,耳邊傳來他暗含挑逗的話語。頓時渾身酥軟。再也動彈不得。

第二百四十二章 牛郎

幸而牽牛星不久便到了。

那是一個完全被綠色覆蓋的星球,到處都是樹木、竹林和潺潺的小河流水。

瀚海神舟在空中兜了一個大圈,最後緩緩降落在一片竹林環繞的草他上。

竹林邊有一座土坯壘就的茅崖,樣式古樸,就像中土洛陽一帶常見的民居一般。

一個滿臉于思、愁容慘淡的漢子坐在軟軟的草地上,一面吹著細細的竹笛,一面茫然看著不遠處正在吃草的牛群。他頭髮散亂,衣衫不整,彷彿數十年沒有沐浴更衣了一樣。那些牛大約有十餘頭,一個個身高體健,毛色烏青,一雙眼睛大偌銅鈴,正是赤帝所說的青牛的樣子!

葉昊天和蘭兒遠遠地聽著牛郎吹笛,但覺笛音嗚嗚咽咽,無休無止,彷彿在低聲泣訴一般,暗含著無盡的鬱悶和濃濃的恨意。他們用心地傾聽了一會兒,隱約聽見幾句曲詞:“隔山山有路,隔水水有船。天上人間雲似海,相會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