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要強烈得多,中間夾雜著一些人狂呼亂叫的聲音。
表演結束,統計歡呼聲為一百二十次,與第一聲相加合計的兩百次!而此時中方贏得的歡呼聲還是一片空白。
蘭兒見形勢不妙,不得不拿出精心準備的一道大餐:“全力以赴,《霓裳羽衣》最少要拿下五十次歡呼!”
十名歌姬齊齊振作精神,樂師們也站起身活動手足,準備大展雄風,讓倭人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歌舞。蘭兒不敢大意,甚至親自上場充任領銜琴師。
葉昊天的心裡也充滿了信心。
《霓裳羽衣》屬伎樂舞蹈中大麴中的法曲類。據說是唐明皇從月宮中偷記回來的仙樂,足見人們對它地喜愛和讚賞。
伎樂舞蹈與雅樂舞蹈相對稱,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可以說除雅樂舞蹈之外,種種由專業藝人表演的觀賞舞蹈,例如秦漢的甬抵百戲、散樂雜伎,隋唐的九、十部伎,坐、部伎,寧代的隊舞等等,都可以歸納在伎樂舞蹈之內。伎樂舞蹈在唐朝發展到頂盛時期。隸屬宮廷樂舞機構太常寺和鼓吹署的樂人、音聲人、太常樂戶子弟等樂工舞伎總數競有數萬人。《霓裳羽衣》便是伎樂舞蹈中婦孺皆知的經典中的經典。
當龜山先生報出曲目的時候,臺下頓時傳來數十人的歡呼聲。顯然即使是倭國也有不少人聽過此曲之名。
此時悠揚的旋律響了起來,歌姬們輕盈地旋轉像雪花飄舞,矯捷的前行像受驚的游龍,垂下的雙手像柳絲那樣嬌美無力,舞裙斜著飄起時彷彿白雲升起。畫眉流盼說不盡嬌美之態,舞袖迎風飄飛帶著萬種風情,彷彿是上元夫人招來了仙女萼綠華,又像是西王母揚袖送別仙女許飛瓊。
現場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