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熱愛勞動的品格,也可以增強孩子的各種情感體驗,激發出孩子的求知慾望。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得到基本的勞動鍛鍊,就不會懂得勞動果實是多麼來之不易,也不懂得珍惜父母給予的愛。例如,孩子自己不洗衣服,就不可能理解大人洗衣服的辛苦,也不會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潔,即使大人告訴他幾百次,他仍然不會注意。這就在無形之中為親子間的體諒和溝通設定了障礙,也使得父母終日辛勞不得解脫,卻難以得到孩子應有的情感回報,讓人產生“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感慨。
父母要懂得實踐活動的重要,支援和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在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強,也有較強的責任心,學習、品德也相當優秀。因為孩子在實踐中,能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能夠學會理解人、尊重人、珍惜他人的勞動,熱愛生活,從而激發克服困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解決困難的能力。
小故事
一位教育專家帶著三十多名小學生到郊區搞夏令營。一天吃早飯,她看見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盯著一個煮雞蛋發呆,就過去問:“你不愛吃雞蛋嗎?”
“愛吃。”女孩小聲說。
“那你為什麼不吃呢?”
“這個雞蛋和我們家的雞蛋長得不一樣。”女孩面帶難色。
“說說看,你們家的雞蛋長得什麼樣?”教育專家好奇地問。
“我們家的雞蛋是白的,軟軟的,好咬。這個雞蛋太硬,咬不動。”
教育專家仔細一問,才弄明白,原來她從小在家從來沒看到過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大人剝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