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說:“財神給他們託夢沒有臣不知道,只跟他們的家境生活有關。這做生意肯定有賠有賺,這兩年有幾十起做賠了破產的事,按以往的情況商人做生意做賠破產了時家也就毀了,傷了人欠了錢很多人還被迫遠走他鄉避禍。這時候大鐵公司名下的錢莊和當地官府把他存下的保險金拿出善後,很多人就避免了傾家蕩產的遭遇,所以這些商人都明白了皇上的苦心,對強行扣留兩成保險金的事表示贊同。”
聽到這裡韓爌忍不住問道:“以前那些商人為什麼不自己存一些保險金呢?如此也可以避免做賠後傾家蕩產啊。”
天啟說:“韓大人有所不知,人都是貪得無厭的,聽說做生意的人其實手中沒有多少錢,手中能拿出很多錢的人一般都是守財奴。生意人把身邊的每個錢都看成會下蛋的雞,不拿出去投資他就會渾身不自在,恨不得把自己的家產都拿出去當了做本錢,一旦破產哪裡還有錢來善後?”
韓爌點頭說:“還是皇上聖明!”
天啟想了想對韓爌和溫體仁三人說:“朕有個想法,就是除了對商人進行保險外還想給普通工人保險,朕的想法是每年或每月從工人的收入中扣一些錢,同時再從商人的保險金中拿一些出來。這些扣除的錢全部存入錢莊現階段不給任何人,等工人做夠一定年限就作為他們的退休金,象聖學院中的老臣一樣老了也有,你們說怎麼樣?”
韓爌還在想時溫體仁就叫好道:“皇上此舉甚好,可以說是一舉多得,臣聽了也是衷心佩服。”
見溫體仁說這是一舉多得,天啟也有些讚許他腦子轉得快,就問道:“好在哪裡有哪幾得你說說看。”
溫體仁說:“第一得就是體現了平等,皇上這幾年一直在提倡平等,朝中老臣老了後不再是打發回鄉而是請到聖學院中養老,同時添補其家產且俸祿照發。假如能讓普通做工的百姓老有所依也拿退休金,這就真正體現了平等。”
天啟點頭說:“以前的官員退休致仕後就什麼也沒有了,為了老了不至於晚景淒涼在位時就儘量多撈銀子,這對國家和百姓還有他們自己都不好。朕推行經濟審察制度後就把官員撈錢養老的路斷了,這時候就必須考慮他們老了以後的生活,總不能為朝廷幹了大半輩子老了還要叫人去種地過日子。官員是人百姓也是人而且也會老,給普通百姓退休金也是為了避免出現不安定因素,你再說說還有哪幾得。”
溫體仁說:“臣認為第二得就是增加了百姓的收入,開始臣提過有很多在工場礦山做工的工人抱怨收入少了,他們的退休金有一部分是出資人出的錢,相當於給工人勻了點過來,工人應該會滿意。”
天啟說:“這銀子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分配時你多他就少,工人抱怨少了的意思就是老闆分得多了,現在從老闆那裡勻一點過去應該滿意,不過這樣一來出資的老闆會不會有意見?”
溫體仁說:“這就是臣說的第三得,老闆一般都喜歡熟手而不喜歡生手,假如實行了退休金制度後工人就不會三心二意,因為按皇上所說只有做夠一定年限才能拿到退休金而不是人人都有。如此一來做工的工人就會堅持做下去而且還不會經常換地方,對老闆來說也是有利的。”
韓爌這時候也點頭道:“一項制度讓一方滿意不算什麼,讓雙方甚至多方滿意才算高明,皇上這辦法確實高明之極,臣是真心佩服之至!”
溫體仁說:“開始臣只說了兩方滿意,還有一方滿意臣還沒有說,這算是第四得,就是包括韓大人在內的所有官員和大戶都會滿意。”
韓爌問:“怎麼又牽涉到我了?”
溫體仁說:“下官這半年來仔細揣摩了皇上的旨意,發現這幾年全國逐步走向穩定的核心在於發行銀元后的定價制度,有了這個制度後再沒有人能從糧食、銀兩、絲綢等方面興風作lang從中漁利,天下才慢慢太平。”
韓爌問:“這話從何講起?”
溫體仁說:“國家的穩定在於內部的安民和外部的禦寇,兩者都離不開糧食和銀子,幾年前很多商家大戶毀糧種桑使全國糧食存量大減,銀子多了糧食少了錢買不到糧食又有何用?百姓沒有糧食只有賣田賣地甚至賣兒賣女賣自己,邊軍缺少糧食更會發生譁變。皇上實行一兩銀等於一石糧的定價,而且規定倉庫存糧不到一定數目的不許種桑,還禁止大戶兼併土地,國家才慢慢安定下來,普通百姓也才能填飽肚子。”
韓爌說:“你說的都對,不過這跟退休金制度有什麼關係?”
溫體仁說:“皇上是定了一兩銀子等於一石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