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說:“皇上放心,臣明日回到吏部就放手讓侍郎去處理一切事務,他們有疑問時臣定會悉心指點讓他們早日上手。推薦博學大儒更是不在話下,像劉宗周雖然年輕,但其學問見識為很多人欽佩,皇上如願見可招其來。至於說戲曲,皇上也喜歡這類小道?”
天啟說:“趙大人既然如此推崇劉宗周可以招其前來看看,人才在什麼時候都是稀缺的。但趙大人說戲曲是小道朕卻不贊同,戲曲是雅俗共賞之作,上到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喜聞樂見,怎麼能說是小道?朕不但知道你趙大人喜作戲曲,還知道葉向高葉大人喜歡圍棋,不知可有其事?”
葉向高驚道:“皇上也擅圍棋之道?”
天啟說:“知道怎麼走子,跟你葉大人對弈嘛你得讓朕九個子才有得一拼。”
群臣一聽都哈哈大笑。這時韓爌說:“請問皇上,為什麼叫聖學院呢?”
天啟說:“開始錢謙益說官員應該立德立言立功,朕認為只要一個人做到這三點不是聖人也離聖人不遠了。先說立德,一個人是不是君子沒有標準,可以是窮居陋巷不改其志的顏回,可以是不貪財不附勢跟朋友割席斷交的管寧,也可以是不好色坐懷不亂的柳下惠。但在朕這裡只有一條,就是不利用職權撈銀子的人就是有德之人,朕的經濟審察制度正是為了幫助每個官員立德。說了立德再說立功,前一陣朕要求政務院成立預政處,既是為了方便朝廷計劃安排,也是為了方便官員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完成了任務就是有功沒有必要挖空心思去想辦法立功。最後說立言,當一個官員在七十歲進入聖學院時,他敢拍著心口說自己這幾十年沒有拿過一文不屬於自己應得的錢,沒有拖延過一件朝廷交給他的任務,這時他進入聖學院將他所想、所感、所得寫出來,那麼他就是活著的聖人!朕就會給他樹碑立傳,朕把這個地方稱為聖學院,就是希望你們在坐各位都能成為聖人!”
聽了天啟的話群臣頓時都激動了,聖人啊!幾千年才出一個,現在卻是觸手可及還名額不限,不但老頭激動年輕人也很激動,但激動一陣以後突然發現聖人跟這裡的人沒有什麼關係,大家的家底都不乾淨,很簡單,身家乾淨的當不了官至少當不大。這時朱延禧來了一句:“皇上,為什麼要限制年齡呢?年輕人也有很多人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啊。”
天啟說:“朱大人有所不知,人身上有種東西叫野心,就是不斷地想上進為了上進可以不擇手段,朕用年齡來限制人的野心就能讓人心不再那麼浮躁,三十歲最多到從五品四十歲最多到從三品,大家就會沉下心來把事情做紮實,閒下來也可以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漁獵耕讀等上面陶冶一下性情,這樣不好嗎?再說了一個三十多四十的人就身居一品二品,他再立了功朕該怎麼辦?把皇位讓給他來坐還是把他幹掉?”
聽了天啟的話朱延禧有些語塞,天啟微微一笑也就離開了讓大家仔細想一下。
給信王找了三個師傅,讓他慢慢地能夠獨立處理政務而不必事事來問,就算有不懂的地方也會先問三位師傅,相信文震孟、黃尊素、錢謙益三人會很賣力地幫信王解決問題,因為好為人師是人之通病,尤其是學了兩天聖人語錄就想著如何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
當然,天啟也沒有虧待他們回去後直接下旨給他們提升了品級,本來想任命他們為太子詹事府左庶子之類的官,但又因信王不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怕大臣們誤會規勸,所以任命黃尊素和錢謙益為信王府正五品左長史和右長史,講課講完後還要負責督察信王府的修建進度。文震孟年齡過了五十直接任命為都察院正三品右副都御史,每天講完課還要讓信王瞭解一下從都察院得來的全國各地的情況,免得被大臣們矇蔽了。
連日來朝中官員各自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對六部尚書來說,年齡小的該幹嘛幹嘛,七十以上的就在一個月內慢慢把事務交卸下來,空了就去翰林院看看聖學院的改建,這是他們自己著書帶養老的地方,幾個老頭都比較上心。
還有一個月就要過年了,那兩百預選官這兩月督察移民問題很辛苦,讓他們將這兩月的感受和經驗寫成奏疏報呈進京就放假回家休息,來年正月十五之後繼續督察移民事務,爭取早日完成從北方移民三成到南方去的目標。
都察院一百來個監察御史在這一個月內會同內衛接受願意接受經濟審察官員的申請,開年後就要隨同內衛去核實,京裡核實完了還要和錦衣衛去各省、各府核實各地方官員的家產。各地官員在年底前就要將家中田畝在五百到五千的中等大戶的情況報上來,當然是由這些人先自己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