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3 / 4)

小說:法克麥賴夫 作者:溫暖寒冬

現了那顆粉鑽,他知道自己處於一種生死的邊緣,一方面他要利用這粉鑽尋回失散的家人,而另一方面他知道這顆粉鑽將會使得所有人都向他投向覷覦之心。而丹奇恰好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得知所羅門的這顆粉鑽以後,他立即想到了這將是改變他一生的重要機會,離開非洲全靠這顆粉鑽了。而那個理想主義的麥迪也希望透過丹奇找到西方世界對非洲鑽石行業所犯下罪行的證據。三個人由於一顆鑽石,由於各自不同的目的而結合到了一起。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影片分成了兩條線索,第一條就是這三個人如何尋找鑽石,由於丹奇極為想得到這顆粉鑽,於是他被迫同意幫助所羅門先找尋自己的家人,而另一條線索則是所羅門的兒子迪亞從一個好學生褪變成一個叛軍中的殺人魔頭。當這兩條線索對比地進行時,我們立即會發現,鑽石雖然是所有動機的因素,但影片的著墨點卻放在了非洲人的悲慘生活之中。這也是導演所要表達的影片主題。

非洲對某些人來說是天堂,只要你任何人的本性,只要你能將子彈毫無保留地射向那些無辜的百姓,你就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則是地獄,不但要躲避那些無情的殺戮,還要將自己的善良儲存下去。而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地獄中,所羅門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處境註定是地獄的寵兒,他的要求雖然簡單地只想家人團聚,但戰火令他根本無法達成這個願望,他的本意是當個善良的人,但自己的兒子卻已經成為了惡魔。

與所羅門不同,丹奇生活在天堂中,他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且理性令他處於一種不敗的境地,他所欠缺的只是財富的積累。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悄然地發生著轉變。起初,他幫助所羅門尋找家人只是一種程式,為了得到粉鑽,他不得已而為之的。這個過程雖然危險,但他卻從所羅門身上知道了非洲人們的苦難,這是他閒暇時根本無法真正去思考的事情,而另一方面,記者麥迪的理想主義令他產生了一種敬仰。於是,這個只想逃離非洲混亂局面的戰爭販子真正地開始審視非洲人的生活以及造成這種苦難生活的根源。與所羅門一起行走的過程是一種認知的過程,丹奇開始關注自己曾經生活過的這片土地了,紅土,離不開的土地也是浸透了鮮血的土地。

而令丹奇產生最大轉變的便是那個受土著保護的老人,與其說老人在保護一群苦難的孤兒莫若說老人在保護著非洲本來應該擁有的善良,讓孩子們遠離戰爭遠離貪婪,這是老人的心願。這同樣是一種理想主義。如果說麥迪的理想主義是外在的,儘自己所能阻止西方世界對非洲的掠奪,那麼老人的理想主義則是根本的,內在的,保持住非洲人民應該擁有的善良。但路口守衛的少年那一聲槍響將老人的理想主義擊碎了。非洲依舊是一個現實的世界,與理想距離太遠。

丹奇再一次回到了現實,但他的內心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轉變。

在礦河邊上,已經被洗腦的迪亞令人感到是那麼陌生與可怕,一個好少年終於變成了野獸,而那個獨眼龍似乎也抱有與丹奇同樣的心理,離開非洲,離開這個地獄般的世界。此時,對財富的渴望似乎並不能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因為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有著生存的權利,都是為了離開非洲而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也包括所羅門。但比財富更重要的是,所羅門更惦念著自己的兒子。迪亞在最後關頭完成了土著老人心目中的善良,他終於從惡魔附體般的意識中甦醒了過來,但丹奇卻無法離開了。

丹奇的死看起來似乎有些老套,但實際上他是死得其所的。其實這並不在於他是否真的轉變了,而是一種臨死前最後的理想主義。離不開這片紅色的土地,也許這是一個宿命,但他卻因為理想主義而死去的,他救下了所羅門父子,也幫助完成了麥迪完成了揭露西方交易的內幕。

於是,丹奇從一個極度理性的人物轉變成一個如麥迪一樣的理想人物,但縱觀整個過程,他其實一直在兩者之間徘徊,即便是最後的轉變也是由於死亡讓他沒有選擇。於是,這個人物變得極度立體,也極為可信。迪卡普里奧在此片中這種心態的把握並沒有因為影片過份的暴力而有絲毫削弱,反而顯得分寸有度,能夠入圍奧斯卡提名的確名至所歸。

影片透過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不但豐滿地表現出丹奇這個亦正亦邪的人物,而且極度真實地再現了非洲土地上人們那種地獄般的生活。鑽石是美麗的,但在非洲大陸,任何的美麗為了生存都將被血色所浸染,無論是鮮紅的,還是黑紅的血色。

韓兮

2007…2…5於通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