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諸多埋怨;到了眼下,卻是懶得再廢話。
毛媽媽道:“收拾了前院,地龍也點上了……”
沈洲點點頭,大踏步出去,身後是喬氏絕望的尖叫聲……
前廳,沈瑞與三老爺依舊在,叔侄兩個臉上都帶了沉重。大管家半了身子坐在圓凳子,原本因上了年紀有些彎的背躬得更厲害。
“趙匠人帶了師兄弟ri夜幹活,昨ri終於將福壽製得,今ri刷開始刷桐油……”大管家稟道:“民間有用福材‘沖喜’的講究,等過兩ri油幹了,要不要運回府?”
三老爺聞言,不由遲疑:“真有這樣的說法?這未免太不吉利,倒像是在咒人……”
沈瑞點頭道:“確實有這個說法,前幾ri全三哥來還問了這個,是鴻大叔與鴻大嬸叫問的……鴻大叔身體不好,早年家裡就預備了福材‘沖喜’……”
“鴻大老爺如今可好好好的,說不得老爺也會好起來……”大管家聞言,眼睛一亮,臉上有了神采。
三老爺想了想,對大管家道:“這事是大事,我與瑞哥也不好做主,還是問問大太太那邊的意思……”
大管家已經坐不住,忙站起身來道:“老僕這就是正院請示太太……”
三老爺擺擺手,打發大管家下去,臉sè帶了yin霾。
沈瑞道:“等福材運回來,老爺的病就瞞不住了……”
沈滄的病情雖沒有刻意隱瞞,可具體情形也只有往來親近的幾家知曉,旁人知道沈滄是季節變化引發的宿疾,因他每年換季時都要折騰一回兩回,旁人也沒有將這個當成大事。能從太醫院挖到確切訊息的幾位閣老,卻是對沈滄的病情知根知底。
雖說沒有人現下“趁火打劫”,出面斡旋刑部尚書一缺,不過各閣老心中都有了差不多的人選,只當沈瑞正式致仕,那邊就能報上新尚書的廷推人選。畢竟“京察”剛結束,等著候缺的人不是一個兩個。
如今沈瑞上了第二封告病摺子,正合幾位閣老的心意。幾位閣老這次就沒有再挽留沈滄,給出的票擬是升一級允病退。
不過摺子遞到御前,卻被留中,隨後太醫署就又有太醫奉命來到沈家,正好是在沈洲回來沒多久。
這次帶太醫來沈家的內官不是旁人,正是與沈瑞相熟的劉忠。只是瞧他穿戴,與昔ri相似,又有所不同。眼看沈瑞眼露詫異,劉忠道:“這是沈公子?幾年未見,倒是比當年高了許多……”
沈瑞眼見如此,便也接著道:“中官大人倒是威儀更盛……”
三老爺與匆匆趕來的沈洲雖疑惑這兩人怎麼認識,不過眼下不是問這個的時候。
雖說是奉了皇命過來,可是劉忠比較和氣,傳了皇帝口諭,不讓驚動沈大人病軀。
這次隨行過來的太醫不是尋常太醫,而是穿著五品白鷳補服的老大人。沈家叔侄三人見狀,都是肅然起敬,同時心中也多少存了些盼頭。
來人竟是太醫院使,京中人稱“神醫”的杏林高手。
就算是心中對皇權並無歸服之心的沈瑞,對於皇di du心生感激,更不要說沈洲與三老爺?
“陛下仁厚!”沈洲滿臉激動,望向紫禁城的方向都是恭敬。
三老爺則是雙目爍爍地望著太醫院使,傳出中的當世神醫。連帝后都要他診脈,就能知曉眼前這老爺子手中的幾把刷子。
沈家之前不是沒想過這位老神醫,只是身為官身,知曉輕重忌諱。自打老神醫坐上太醫院使之職,就不再外診,貼了“御yng”這兩個字,旁人就算想想,也是逾越。
只是時也命也,老神醫的到來,並未給沈滄的病情帶了轉機,反而下了最後通牒。
老神醫倒是沒有拿架子,還給寫了一個方子,只是囑咐時說的話卻是令人心驚:“沈大人如今生機已失,要是老夫所料不差,之前方子就算用著效力也不頂了,沈大人病發時定是疼痛難忍。這是加增兩味藥以後的方子,多少能讓沈大人少遭些罪……只是這大事,該預備起來了……”
徐氏臉sè慘白,身體搖搖yu墜。
上一次的太醫說“年關難過”,可眼下離過年不是還有三個月麼?
沈洲與三老爺也大驚失sè,沈洲低聲道:“這……家兄還有多少時ri……”
老神醫嘆氣道:“沈大人是不是近ri嗜睡?白ri裡昏睡不醒,夜裡久不能寐……吃的東西也無法克化,只能用湯水養著……換做旁人,或許還能多支援些ri子,沈大人卻是壞了腸胃,就算喝下那些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