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的兩個房頭;老太爺這裡除了最初的惱怒;竟連懲罰都不提;八十來歲的人竟然親自去替曾孫賠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沈珠是秀才;被看成三房未來支柱。
沈玲從沒有這般急迫過;對於分家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三房二老爺雖也是嫡出;可以老太爺對長孫的偏疼;幾個孫子分家;絕不會四孫均分;定要留下大頭產業給長孫;其他三個孫子能有宅有鋪就不錯了。
沈湧正值盛年;分家後那點產業自己就能打理過來。到時怕是沈玲想要插手;嫡母也會防著他;畢竟他比嫡出弟弟年長十來歲。到時即便讓他打理庶務;也是冷清產業;正好得了空閒;私下讀書。
至於他的親事;只要他不提;嫡母巴不得延遲幾年;省的庶長媳進門生下庶長孫來;以後在年歲上又狠壓嫡孫一頭。
三房是老太爺壓著幾個孫子;不讓分家;誰要是先鬧分家;即便最後如願;定要擔不孝之名。
如今沈湧不在松江;三房分家;二老爺這一支說不得會在經濟上吃虧;可名聲上卻是無礙。
沈玲心中思量一番;已經有了決斷……三房三老爺、四老爺早早因老太爺偏著大老爺一支心中有火;沈珠得罪宗房與二房之事;說不定正是分家契機……
八房;老太爺房間。
七房、八房幾位老爺、太太、齊聚此地。
看了沈寶、沈琴的家書;老太爺笑道:“琴哥、寶哥他們都是好孩子;二房三老爺有心教導;我們這兩個房頭可得領情……”
老太爺之前也不過一點點念想;想著沈寶xìng子質樸;痴心書法;說不得能投二房三老爺眼緣。沒想到;沈寶確實入了三老爺的眼;可三老爺卻沒有擇其為嗣。不過三老爺既是成心教導;對沈寶來說只有好處。
至於沈琴;能入二房三老爺門下;與二房三老爺有了正經師生名分;則是意外之喜。
進京沈家諸子中;除了沈琳愚鈍之外;就數沈琴功課最差;要是沒有名師指點;以後童子試都未必能過;如今三老爺既肯收他;那他定不會止步於此。
七房、八房兩位老爺顯然也想到此處;面上都帶了喜sè;身為沈家外房子弟;與內四房已經出了五服;他們本也沒指望讓兒子們去爭嗣子之位;如今這結果;甚好、甚好。
只有八房流大太太;心中頗有不足。
就連平素不怎麼機靈的沈琴;都得了二房三老爺弟子的身份;沈寶卻是連個弟子也沒爭上;定是是痴肥木訥不討喜;要是年前去的是自家幼子;說不得早入了二房幾位老爺的眼。
只是老太爺與自家老爺都歡喜;流大太太不過心中腹誹幾句;絲毫不敢露在面上;只是陪著笑…
要是三房這裡是怒;七房、八房是喜;那五房這裡;則是驚了。
沈瑛之前雖有家書寄回來;提及嗣子已定與二房二老爺回鄉祭祖之事;可卻沒有提自家二弟會隨二老爺南下。
看到次子與管家一起進門;鴻大老爺不由傻眼。
沈琦已經跪了下去:“爹;兒子回來了”
他是弘治十一年年底進的京;如今離開家已經兩年半。
鴻大老爺嚇了一跳;忙一把扶起;瞪眼道:“二哥、二哥怎麼回來了?”說到這裡;面露憂sè:“莫不是在京裡闖了禍?”
沈琦笑道:“兒子最是乖巧;是那等惹禍的人麼?”
見他言笑如常;鴻大老爺提著的心放下;瞪了兒子一眼道:“打小就見你淘氣;變著法子氣我同你娘……趕緊交代;作甚這個時候回來?”
明年就是會試之年;沈琦此時不是正應該在京城苦讀備考?
沈琦曉得父母最重視幾個兒子的功課;不敢直接說是自己主動請命回來接父母北上;道:“二房大伯父與六族兄看了兒子的文章;覺得兒子略有不足;明年即便下場機會也不大;不贊成兒子死讀書;叫兒子離京轉轉;下一下書本外的功夫;說不得對做學問更有好處……”
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
鴻大老爺自己就是舉人;自然曉得科舉仕途不是那麼容易的。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總共六個關卡;越往後越是艱難。
就是沈瑛;讀書資質已是不俗;會試還曾落地一科。沈琦資質;本就與長兄差許多;當初過鄉試時已經僥倖;會試多磋磨幾科也是尋常。
因此;鴻大老爺便點頭道:“你滄大伯與六族兄說的正是;讀書要緊;卻也不能讀成不知世事的書呆子。”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