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部分(3 / 4)

待遇。

但現在三位尚書同時被革職,沈就想破腦袋,也沒法在近一百年中,找到類似的事件。而且更讓沈就心驚的是,這三位尚書都是徐階的親信,按說更應該是鐵打銅鑄的前程啊。看來北京城中,又發生了一番龍爭虎鬥。”沈就暗道:‘對京城的關注一刻也不能鬆懈,不然什麼努力都要白費。”

那京師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竟然讓徐階沒保住他的三大金剛?其實說起來,是他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馬坤,張鏊等人,其實是徐階的老哥們,也都曾是能臣幹吏。在跟嚴籬鬥爭愈發激烈的年月裡,眼見著趙貞吉、葛守禮等人被嚴家父子迫害,為了儲存實力,也為了保留朝廷的元氣,他在兼管吏部期間,將這些人一股腦送南京,名為冷落,實則避難。

等到他終於把嚴黨鬥倒後,便想把這些人調回北京,幫他掌控朝政,但部堂高官可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而且大都是幫他倒嚴的功臣,肯定不能卸磨殺驢,所以得有人主動請辭才能調回來。等啊等,等到今年春天,八十歲的戶部尚書方鈍,第二十次告老還鄉,終於獲得批准,麻利利的致仕返鄉了。

徐階早就應允了南京的幾位尚書,時間長了不兌現,臉上實在掛不住,如今好容易空出位子來,自然馬上運作廷推,順利的將馬坤調為戶部尚書,雖說是平調,但從南京到北京,無異是高升了。

可就在這任命已經下去,馬坤將要赴京的節骨眼上,南京兵變發生了一一r一一▲

近幾年北方的天氣越發不正常,冬天極冷,夏天極熱,雨水也愈發稀罕起來,今春從二月中下過一場雨至今,便再沒滴過一點雨星子,北方數省赤地千里,百萬頃土地眼看顆粒無收,老百姓眼淚都流乾了,地方官們也急得嗓子冒煙,三天一道本,向朝廷告災,要求減免夏稅,撥款賑災的奏章,內閣每天都能收到一堆。

口外的草場好像也受到影響,韃虜的牲畜大片的乾死、餓死,牆內損失牆外補,他們今年的劫掠愈發瘋狂,九邊頻頻報警,內閣每天也能收到一摞告急文書。

這來自東西南北中的麻煩,全都壓在內閣,確切的說是徐閣老一個人身上……雖然今春增補嚴訥入閣協理政務,但嚴訥謹守著上下尊卑,讓他辦的事,一定可以辦得漂漂亮亮,但絕對不會主動意見;而徐階的有力助手張居正,被委以欽差,到各省巡視絡災去了,一時又指望不上,所有的事情都得老首輔自個拿主意,忙得他眼冒金星,顧頭不顧腚。

接到南京兵變的訊息,徐階並沒有分神太多,因為他相信沈就會把這件事處理好的,他這個貴門生,辦事能力極強,大風大浪都經過了,萬不會在陰溝裡翻了船的。

果然,平亂的訊息很快傳來,徐階深感欣慰之餘,也盤算好了對相關官員的處罰措施,三品以上罰俸降級,再撤一批三品以下的中低階官員,無傷大雅……當然,如果沒有人頭落地,也會有說長道短的,於是翻看一下花名冊,主管軍庫的南京戶部主事黃萼,這個沒有任何關係的小角色,便成了犧牲品。徐階命有司嚴加審查,只要此人有貪汙的劣跡,便扣jl貪汙軍餉、以致兵變的罪名,殺之以平眾怒。

反覆審視自己的處罰,寬嚴相濟、又可以讓受罰的大多敵人……尤其是高官們接受,徐階認為無懈可擊,便吩咐下去,命有司照此辦理。按說這雖然獨斷了點,卻很是平常,因為近兩年來,皇帝久病纏身、倦對政務,國政大事只能吏付給徐階,讓他放手去幹。這給了徐閣老施展才乾的極好機會,兩年來他經天緯地,頗申其志;責難陳善,實乃獨裁。滿朝文武的進退予奪,皆在首輔的一念之間,其權威不亞於當年的嚴家父子了。

徐階壓根沒想到,會有人敢質疑他的決定,但俗話說得好,春風得意之時,亦是遭妒埋禍之日,早有人看不慣他這幾年剪除異己、培植親信的行徑,其中自然有向來對徐閣老不感冒的高拱高肅卿了。

不過徐階的權勢太盛,高拱雖然是吏斡尚書,又是裕王的老師,卻也深感勢單力孤,無以抗衡,不敢跟他對著幹,但當一個人服闋返朝後,他馬上找到了盟友。

那人名叫郭樸,河南安陽人。嘉靖十四年的老牌進士、庶吉士,嘉靖四十年便任吏部尚書,不過在沈就遲京前幾個月,郭父病亡「他只好返鄉丁憂去了,今年春天才回到北京。恰逢廷推禮部尚書嚴訥入閣為大學士,同時高拱轉任禮部尚書,給他空出了位子,他便當仁不讓的,重新成為了大明的吏部尚書……這其實是徐階的安排,他覺著高拱坐在天官的位子上,實在是一種威脅,所以給他椰椰位子清閒一下。

徐閣老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