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部分(3 / 4)

邊疆百姓創造寬鬆的生存條件,對板升叛民也要一視同仁,尤其不要追究連坐,這樣才能增加邊疆百姓的向心力,使蒙古人失去耳目幫兇,此消彼長,對大明的危害自然降低。沈煉說,在對內政策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蒙古人必然會以謙卑的語言來口關求通好,貢獻禮物請求互市,這時候應該要抱有尊重安撫的態度,不要欺辱他們,答應他們互市的要求,接受他們的禮物。

如果盲目拒絕、粗魯對待,只能激化雙方的矛盾”,一國之主政者,不應該因為無謂的意氣之爭,而做些有害無益的蠢事。

要知道,我們答應互市的根本目地,不是得到他們的牛馬,甚至不是為了消餌戰爭,而是希望他們能向我們靠攏,與我們書同文、車同軌。尊奉我們的禮樂教化。

如果以禮文仁德招徠他們,賜給他們典籍,那麼漢家的禮文儀節、典章制度、政治法規,便可進入從來不曾到達的草原地帶,使他們誠心歸附。到時候無需百萬大軍、十萬鐵騎,他們就會提壺第漿、以待王師,願意倒戈投降,這是多少兵馬都做不到的。

一一一小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心一小一一一一一心,心一一,心一一一小一小一小小一,心小一一小心,心

沈默十分歎服老師的見解,但他已經不是初到貴地、兩眼一抹黑,對什麼都不太清楚時候了,他現在是一個有著豐富政治經驗,對國政大事有著清醒認識的,還算成熟的政治家了。

所以對任何事情,哪怕是老師的遺書,他都有自己的看法,絕不會盲目相信。在沈默看來,老師的看法絕對是戈時代的,要比那些士大夫盲目的“漢鞋不兩立”人性的多,也實際的多。

但坦白的說,老師的看法還是太主觀或者說在一個致命的問題沒法解決之前,他的美好願景就永遠無法實現。

雖然有些刺耳,可沈默現在愈發相信,“人民意志,這種東西,儘管有時可以翻江倒海、改朝換代,但絕大多數時候,是飄渺無力的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其實是由少數人掌握的,這些人的抉擇,決定了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方式、前進方向,以及大多數人的福扯命運。

所以沈默的目光不僅看到占人口大多數的平民,更放在那決定性的少數人身上,,

首先看大多數蒙古人戴著皮帽、穿著皮袍,以氈包馬背當作帷床,像風馳烏飛一般,賓士在長生天之下,草原隔壁之上,這是他們的生活,也是他們的信仰。

設想一下,如果叫他們穿上大紅禮服,戴上黑色禮帽,用中原繁瑣的禮儀限制他們,教他們如何按禮步趨行,就像給自由的靈魂套上枷鎖。必會使很多人飽受狂稍,感到折磨,最重難以接受中原的禮儀。

歸根結底,沈默並沒有沈煉的那種,對自己文明的由衷自豪感一這不是說沈默對華夏文明沒有自豪感,事實上,他對先秦百家、漢唐雄風無比的嚮往和驕微但華夏文明在一個階段上穩定了太久,到現在無比成熟的同時,又隱隱散發著腐朽的氣息。隨之而來的,是華夏文明的向心力和吸引力的降低,沈默不相信僅憑著文明的力量,便可使蒙古人歸附。

當然,他也不會妄自菲薄,因為像大明這種極度成熟的文明,向來不會缺少擁更”他相信只要朝廷對蒙古保持懷柔寬容,會有很多貴族與平民,告別逐水草而居,喝酥油茶、吃奶略的生活方式,遷居到內地舒適的房屋之中,貴族們會習慣聽《雅》、《韶》之樂,老百姓也不願再回到顛沛流離的遊牧中。

但那樣的話,便如方才所言,真正可以決定民眾命運的上層人士,卻會感到無比的痛苦,因為他們必將在這場變革中,而喪失大部分的權柄與榮耀。於是這些人仍會非常懷戀原先馳射遊牧的生活,那才是他們熟悉的,賴以統治子民的方式。

於是倔強暴戾的情緒又會騷動,蒙古王公們紛紛脫下漢服峨冠,挽,起長而寬的衣袖,拔集早已不耐煩的刀劍,帶著子民重新回到草原上去,過原先的那種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必將矛盾叢生,衝突頻發,兩族間剛剛建立起來的良好關係,旋即毀於一旦,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只能恢復到原先的戰亂狀態。

所以沈默的觀點是,如果沒有蒙古統治者的配合和認可,懷柔同化的政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想要兵不血刃的徹底解決北疆邊患,更是完全不可能。

不過退一步說,沈煉的這個計劃,其實有著很好的可行性”,因為歷史早已證明,對遊牧民族來說,中原文明有著強大的腐蝕性他們賴以生存的吃苦耐勞和彪悍勇敢,都會在與中原文明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