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公里,但未達成圍殲德軍集團的戰役目的。
戰役中,德軍傷亡5000人,美軍傷亡近7000人。
即便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德軍依舊錶現出了極其兇悍的戰鬥力:
美法聯軍50萬人。居然沒有能夠吃掉德軍5萬人!
然而,無論德國的官兵們如何頑強,他們的國力卻無法支援他們繼續將戰爭進行下去了。。。。。。
1918年8月至9月。僅一月時間,德軍即損失15萬人、大炮2000餘門、機槍13000餘挺。軍事失敗使德國國內政治、經濟危機空前尖銳。
而在這個時候,協約國準備再給德國以最後致命一擊:決定發動默茲—阿爾貢攻勢!
協約國的目的是要瓦解從伊普雷東北的海岸延伸到瑞士邊界的興登堡防線。預定在9月26日發動的攻勢,打算奪取或切斷德軍賴以調動部隊和補給的鐵路線。喪失了它的運輸系統,已經削弱的軍隊將進一步被削弱。
載運德軍和物資到前線的鐵路,從梅斯向西北延伸到梅濟埃爾、奧努瓦、莫伯日、蒙斯、根特和布魯日等主要接合點,那裡有許多支線通向不同防區。福煦的計劃要奪取包括梅濟埃爾和奧努瓦這兩個鐵路接合點在內的五十英里狹長地帶。截斷德國退路,從而把他們暴露在一次次突擊之前。這一機動意在實施鉗形攻擊:法英部隊從西面向奧努瓦推進,與從南面的默茲—阿爾貢向梅濟埃爾大規模進攻的法美部隊會合。
協約國在默茲—阿爾貢的作戰勝利將使他們佔領鐵路系統。並阻斷分開的敵軍部隊之間所有地上交通。這一打擊將使德軍只得走經列日和萊茵河流域的迂迴費時的路線,來恢復他們支離破碎的聯絡。
魯登道夫認識到,在快速前進的猛攻下,他的部隊簡直不可能指望有秩序地透過列日的擁塞隘道而撤退。因此。德軍繼續進一步加強已經戒備得非常森嚴的默茲—阿爾貢地區。每一個樹林和村莊都變成一大片障礙物。並在前方陣地後面還建立了好幾道防線。在分派給潘興進攻的防區那裡,鐵路線比較靠近前線,面對該防區,已經構築了縱深十英里的塹壕防禦系統。
德軍的有利條件,在於默茲—阿爾貢地形是天然適合防禦的。正好在默茲河的東面,就是科特—德—默茲的陡峭高地,這是優良的炮兵射擊陣地,並且是進攻者幾乎攻不破的障礙。阿爾貢的峭壁和有很深裂縫的山丘。由在防線之間來回迂迴的幾英里的有刺鐵絲、混凝土機槍掩體、重機槍和各式各樣障礙物連成一個設防地區。
在默茲和阿爾貢的中途,有一座能夠看到周圍地區全貌的戒備森嚴的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