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便如同重錘一樣用力擊在了蓋伊上校的心上,這也讓他一下清醒過來。他幾乎是暴跳如雷的大聲吼了起來:“約翰遜中校。我命令你立刻帶著人去奪回炮兵陣地!”
約翰遜中校帶著部隊匆匆離開了這裡,但一直到這個時候蓋伊上校還是沒有意識到他自己又犯了一個錯誤,這讓他的正面防禦力量一下便變得空虛起來了。。。。。。
。。。。。。
炮彈不斷的落到美國人的陣地中,炸得陣地裡的美軍慘呼連連,亂成了一團。
所有的防禦完全不復存在,美軍已經習慣了依賴炮火的力量,然而一旦炮火反而對準了他們,他們根本不知道應當如何處理。
不光是士兵們。就連軍官們也在抱頭鼠竄,到處躲避著炮彈的可怕襲擊。沒有人再去主動防禦。也沒有人再去負責指揮。現在他們唯一想的,就是如何在這樣的炮擊下活下來。
這樣的要求其實一點也不過分。。。。。。
謝勒上尉和蘭普登上尉同時注意到了美軍陣地上的變化,他們知道莫約爾中校成功了。
莫約爾中校再次創造了奇蹟,他真的成功奪取了敵人的炮兵陣地。
兩個上尉竭盡腦汁,也無法想出中校到底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不過不用他們去多考慮了,在炮聲反戈一擊後,諾德蘭戰鬥團真正的決戰開始了!
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山呼海嘯的德國士兵向敵人的陣地發起了衝擊。而這個時候亂成一團的美軍官兵誰也沒有心思再去考慮什麼戰鬥了。
他們到處亂竄著,他們扔掉手裡的武器掉頭就跑,陣地或者德國人什麼的和他們已經沒有絲毫的關係了。
德軍不費吹灰之力的接連奪取了兩道陣地。。。。。。
蓋伊上校還在努力著,但他始終不明白的是,就算敵人奪取了炮兵陣地,但他們的炮彈為什麼打的那麼準確?似乎早就知道了美軍陣地的防禦薄弱點。
那些炮彈長了眼睛一般的落在陣地上,幾乎每一發炮彈都能帶給美軍以重大的殺傷!
那些該死的德國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這個疑問蓋伊上校一輩子也都沒有解開。在他淒涼的退伍後,寫了一本回憶錄,裡面關於伊博爾之戰他是這些寫的:
“戰鬥失敗的責任並不該由我全部承擔,我相信我們的內部一定出現了敵人的間諜。。。。。。我很難忘記那天發生的事情,敵人的炮彈一發發的落下,無情的打擊著我的部隊,而在不久之前,那還是屬於我們的大炮。局勢已經完全脫離了我的掌控。我可以以一個軍人的名譽保證,我始終都在堅持指揮著戰鬥。。。。。。敵人的炮火太準了,而且覆蓋面積難以置信的廣闊。。。。。。那些德國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正在進攻,但是神奇的是,敵人的炮彈居然沒有一發落在他們中的。雙方的距離如此之近,沒有精準的測量,大炮很難做到這一點。唯一能夠發生這一情況的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有大量的炮兵觀測員在陣地的最前線及時的向那些炮手通知落彈點。。。。。。可是,從始至終我都沒有發現一個炮兵觀測員。。。。。。部隊已經徹底的亂了,敵人毫不費力的佔領了我們的陣地,並且開始向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突破。。。。。。我堅信,一旦我們被迫退入伊博爾的話,那些早就對我們仇視無比的德國人,一定會趁機向我們發起襲擊。落到軍人的手裡我們還有存活的可能,但是落到那些平民的手裡,我簡直無法想象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我再一次以我軍人的名譽發誓,我一直戰鬥到了最後一刻。。。。。。我確信我們內部出了叛徒,我不斷的尋找著我的上級,申訴我的理由,企圖為我洗刷汙點,但是,我很遺憾沒有證人願意為我作證,這樣挫敗的感覺一直陪伴了我的大半輩子。。。。。。”
蓋伊上校是悲哀的,在戰爭結束後,他被提前退伍,所有的人都把他視為一個失敗者。蓋伊上校認為自己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不斷的想要洗清自己的罪名,但都無濟於事。
因為他永遠不會知道,德軍並不是在獨自作戰,他們有一個強大的後盾:
小靈和她指揮的紫光軍事基地,小靈充當了炮手們的觀測員,並且透過王維屹和里希特霍芬把落彈點準確無誤的告訴了那一些炮手們。
所以蓋伊上校是在和一個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戰勝的戰爭機器在那進行著一場毫無希望的戰鬥!(未完待續。。)
八百二十四. 男爵!男爵!!男爵!!!
伊博爾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