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3 / 4)

小說:上古秘史 作者:隨便看看

柏成子高做了一個諸侯,他的封地就在華山東部一個肇山地方。柏成子高受命,就做他的諸侯去了。

這裡帝堯君臣仍舊一同起身到山海邊,僱了船舶,竟向西渡。四面一望,茫茫無際,那舟子一面搖櫓,一面向帝堯等說道:“這個山海,比從前大到三分之一了。從前哪裡有這樣大!

自從孟門山上洪水暴發以來,滔滔不絕,統統匯到這個海里來田廬財產,不知淹沒了多少,如今還是有增無減,不知道要幾日才能平定呢。這個真是天降奇災呀!”正說到此,赤將子輿忽然望前面指道:“那邊彷彿是一個洲渚。”舟人道:“前面是一個小洲,在這個海鵠的中心,無論東西南北對渡的,都要在那裡停泊地方雖小,倒很熱鬧。”於是大家眼睜睜都向那個小洲望著。

過了一會,愈行愈近,果見有無數船隻都停泊在那裡。帝堯等一共六隻船,亦齊向那裡停泊,以便過夜。舟人繫了纜,便站道:“難得今朝順風,一日就到此地,不然,走兩三日亦難說呢。”帝堯等看那洲渚,商店甚多,但面積並不廣大,且天色已晚,不便登臨,便在舟中與諸臣雜談。忽聞鄰船中有人作歌,其聲清越,其詞旨恬淡高遠。帝堯料他是個不凡之人,即忙遣從人過去探聽。過了一時,回來報道:“這唱歌的在一隻小船上,姓狐,名不諧。”帝堯聽了,求賢心切,再叫從人前去通知,說:“朕就去拜訪。”那從人去了,回來說道:“狐不諧說今日天色已昏,且小船不便,明日再見吧。”帝堯聽了,只得罷休。

到了次日,天還未大亮,帝堯尚在睡夢之中,忽聽得從人叫喊之聲,不覺驚醒,忙起身問有何事。另一個從者對道:“昨日帝要去訪他的那個狐不諧,此刻搖船去了,所以小人們想叫他迴轉來。”帝堯一想,這個人一定是有道德的隱君子,不然,決不會如此有意遁避,不肯相見的,遂吩咐從人道:“汝等叫喊亦無益,不如解了纜,追過去吧。”這時天色大明,和仲等均聞聲起來了,遙望那隻小船,是向北面搖去,恰好是向橋山去的路。帝堯等的船亦緊緊在後跟隨。可是小船輕快,大船沉重,無論如何總趕不上。到得日色停午,那小船已消沒於煙靄之中望不見了。及至下午,到了山海北岸,停船之後,天色漸昏,無從探聽。

次日早晨起來一望,只見泊船之地是個漁村,人家三兩,比鄰而居,許多漁綱都晾在外面。有幾個婦女蓬著頭,出來洗米。帝堯的從人就去訪問狐不諧訊息,那些婦女都回說不知。

從人道:“昨日明明看見他的船是向這裡來的。”那些婦女道:“這裡的港汊紛歧得很,有好幾條呢,或者是走別一條去了。

正說時,帝堯和眾臣亦都上岸來走走。那邊的漁夫亦走出來了,看見帝堯等這一大批衣冠濟楚、氣概不凡的人,不覺詫異,仔細打聽,才知道是天子,慌忙都來即見。那些婦女例反避了進去。帝堯問那些漁夫:“狐不諧這個人,汝等知道嗎?

”漁夫等聽了,都說:“不知道。小人等只知道一個張仙人,是很有道行的。”帝堯忙問:“張仙人叫什麼名字?有怎樣的道行?”漁夫道:“他的名字叫果,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們極相信他。”帝堯道:“他住在何處?”漁夫道:“他的行蹤不定,有時在冀州,有時在雍州,有時在梁州。在雍州的時候,總住在此地北面一座山上,從前小人們常見到他的。”帝堯道:“現在為什麼不見?”漁夫道:“小人等從前就是住在那座山的附近,以耕種為業。後來洪水暴發,一夜工夫將所有房屋財產一齊衝去。小人等四家十二口,自分必死,大家用繩索系在腰間,但求死在一處。哪知半路遇著幾株大樹,用手攀住,才得救命。但是水退之後,回到舊家望望,只見所有田地都不知去向,已變成一個大湖。當時鄰舍幾十家,大半無從尋覓,現在只剩了我們幾家,真真是運氣呀!我們舊業既然消失,所以只好來此捕魚了。但是洪水暴發之前,那張仙人就和我們說:‘此地將有大災,不可再居。’當時小人等不甚相信,有幾個相信他的,亦因為安土重遷,不能搬動,以致遭劫。如今想來,這張仙人豈非真是個神仙嗎?”帝堯道:“原來如此。那座山在北方,朕到橋山去,可要走過嗎?”漁夫道:“小人們未曾到過橋山,走不走過不能知道。”帝堯聽了不語,便率眾臣回到船中。

前 頁封 面後 頁

第六十回 帝堯比神農 華封人三祝

第六十一回 帝堯開鑿堯門山 果老事堯為待中

且說帝堯正要上船,只見山海中有無數大船,連翩直向此襖。攏岸之後,為首的一個官員徑到帝堯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