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定都洛陽,皇宮就叫洛陽宮。
起名廢的極致也不過如此了。
洛陽宮內九龍殿,是晉武帝日常用來消遣娛樂的地方。由曹魏時期,著名的機械匠人馬鈞,於四十幾年前,製作了引自芳華林之水的水轉百戲,供皇帝消遣。前殿還放著由黃金打造的金龍、金鳳,龍高四丈,鳳高三丈。土豪的一點都不像是一個皇宮該有的樣子。司馬晉繼承了曹魏的一切之後,擴建了洛陽宮,新添了奇花異草,變得更加土豪。
世家貴族紛紛效仿,這才有了石崇、王愷鬥富的西晉醜劇。後來王濟也加入其中。
時隔多年,當王濟試著抽身而出,冷眼旁觀紅塵浮華時,他不得不說……真是閒的有夠蛋疼的。
如果讓王濟再選,到底是過窮苦但清貴的苦行僧生活,還是當個又土鱉又暴發戶的豪強,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還是有錢好!
王濟這日會出現在洛陽宮,自然是應晉武帝傳召。
他那天剛與和嶠握手言和,當天下午晉武帝就聽到了訊息,並在第二日與和嶠對弈時,充滿期待的問:“武子變了嗎?”
晉武帝很喜歡與和嶠說王濟,因為能共同用有王濟這麼一個難搞的親戚,也算是一個不小的緣分。
“未曾。”和嶠落子,輕道。
“哦?何解?”晉武帝有些舉棋不定。不是因為在思考該下在哪裡,而是在想王濟。他記憶裡的王濟是個十分驕傲的人,屬於那種在皇宮裡也會傲然闊步、這輩子都不會道歉的型別。他道歉了,還不能說明他改變了嗎?
“因為砍李是他的真性情,送園也是他的真性情。陛下可還記得,二十幾年前,武子與王家叔父的故事?”和嶠點到即止。
晉武帝依靠自己的記憶力慢慢回想起了王濟與王湛的“大才得識”,那是有他親自參與過的一個人人誇讚的過去,王濟舉賢不避親,他善於納諫、知人善用,終形成一樁美談。往昔一幕幕閃過眼前,那時他正值盛年,君臨天下,壯志酬籌;王濟還年輕,翩翩少年,良才美玉;他們都是多麼的美好,對未來有無限的期許。
和嶠靜靜的等待,給了晉武帝一個足夠追憶的時間,人老了就愛這樣,念舊又心軟。等估摸著晉武帝差不多腦海裡都是王濟的好時,和嶠才繼續道:“武子就是這樣的人啊,在他看來,被以理服人不丟人,死撐著不講理才丟人。”
“對,以理服人。”他和王濟最後鬧的那麼僵,不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溝通嗎?他在氣頭上,王濟也在。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可是,想及此,晉武帝又有些踟躕。因為他其實不是沒有放下身段,想和王濟何解過的。他甚至親自去了北邙,王濟也設宴款待。但是在宴會上發生了一些不愉快……
有一道用十分珍貴的器皿盛放的蒸肫,味道鮮美,口齒留香。晉武帝吃後很滿意,便問王濟,菜是怎麼做的。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故意膈應,王濟回答說“以人乳蒸之”。晉武帝一陣反胃,飯還沒吃完就撂下象箸離開了。
……二人就這樣不歡而散,再無相見。
如今再想來,以王濟的嘴賤程度,當時肯定是瞎說的吧?
和嶠也知道王濟和晉武帝的這段不愉快,應該說全洛京好八卦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的。而以和嶠對自家妻舅的瞭解來看,王濟不是信口開河的人,他更能是真的那麼做了,只用來膈應晉武帝。因為據說,那道蒸肉,王濟可一口沒動過。
“武子這回不會再不給朕面子吧?”晉武帝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他不介意再放下一回身段,這種事他對不少看重的老臣都做過,他怕的是他做了也沒效果。
他當然不會。要不怎麼會重金請我當托兒?
一個優秀的托兒,肯定不會說自己是托兒,極有職業道德的和嶠提醒道:“臣聽聞,常山公主也在京中。”
“恩,阿楚(常山公主)確在京中,前幾日回來時候,還來看了我。”晉武帝提起這個雙目失明的幼妹時,眼神不自覺的就放柔了幾分,以一種明明很得意卻非要埋怨一下的語氣道,“她因為二郎出京沒能親自迎接的事來和我請罪。我說兄子去看望姑母,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怎麼能讓長輩迎接小輩。阿楚就是這樣,太過守禮了一些。”
和嶠在心裡止不住的腹誹,常山公主要是真不守禮,她也不會有如今的地位。本一場很有可能會被人鑽空子的風波,這不就被她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解決了?
和嶠想起了家中賢妻的話,王濟不可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