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瑞為自己的脆肉泥鰍定好了價格,就開始做他的宣傳工作。
要知道這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就算你貨物再好,沒有好的銷售渠道,也是變成廢物。在丹土鎮這種窮鄉僻井地方,就算米再好,也不過賣4元一斤,泥鰍再肥美,也不過20元一斤,這跟張程瑞原定計劃的價格有很大的差別。
要想賺得更多的錢,關鍵還需讓產品走出去。
接下來的幾天,張程瑞不停花錢邀請各大新聞媒體前來報道他的脆肉泥鰍,甚至上電視節目表演烹飪他的泥鰍炆飯。那些美女主播吃了他的泥鰍炆飯根本停不下來,全然沒有電視上面優雅的儀態,一個個狼吞虎嚥,有的人吃得臉上還有飯粒。
投入的大量宣傳費,很快就得到了收益。
開始有人陸續打電話來詢問稻米價格、泥鰍價格,有些商家甚至親自上門來品嚐張程瑞的脆肉泥鰍,待試過張程瑞的拿手好菜白米炆泥鰍後,立即下訂,白米和泥鰍一起來,有下訂千斤的,也有下訂萬斤的。
那些遲來的商家,不惜出天價購買。一斤稻米從20元一斤提升到30元一斤,還是帶糠的。至於脆肉泥鰍,價格100元一斤也提升到120元一斤。
張程瑞現在還沒有開始收割稻米,還沒有捕捉泥鰍,並不知道產量總數有多少,收了十萬斤稻米訂單還有兩萬斤脆肉泥鰍訂單他就不敢再收了,若到時候產量追不上訂單的需求,他可是要賠款的。
不過單單是這些訂單,張程瑞的收入已經達到了500多萬元,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原生態水稻和泥鰍能這麼賺錢,比他最初預算還要賺錢!
訂單到位了,張程瑞開始收割水稻還有捕捉泥鰍,當天下午,張程瑞就讓陳普月在鄉學校開廣播,以每收割一斤稻米或者捕捉一斤泥鰍都能得到一元的勞動費價格請人,按常理,收割稻米是很應該用機械收割的,只不過張程瑞的是泥鰍稻米混合養殖,機械收割完全沒用。
第二天,足足有三百號人來到了張程瑞的稻田那裡,說要參加勞動,這麼多人一起開工,張程瑞擔心稻米還有泥鰍被糟蹋,為了控制場面,張程瑞將這些鄉民分三批,早午晚三班倒。
一天下來,前來勞動的鄉民將張程瑞70畝的稻田還有泥鰍全部收割好,捕捉完畢。張程瑞計算一下,稻米的總產量高達12萬斤,泥鰍也有3萬斤的產量。
張程瑞的這種生態種植方式,不單止畝產值比同鄉的稻田高得多,連產量都甩開眾人一條街。
張程瑞頭批成熟的十萬斤稻米還有兩萬斤泥鰍,淨利潤400萬。若非有收購商資金不足,張程瑞剩餘的2萬斤稻米還有1萬斤泥鰍,恐怕早就銷售一空了。
勞累了好幾天,已經有兩夜沒有閉眼入眠的張程瑞準備睡個安穩覺,打算明天才結算工人工資,然後處理剩下的工作。
他剛入眠了一會兒,就有電話打過來,本來張程瑞是不想接聽的,還想關機睡覺,但是一看電話號碼是馮莉敏的,他連忙接通了。
“馮總好。”
“不好!”電話那頭冷冷地說道。
張程瑞愕然了一下,心道馮莉敏為什麼要向自己發脾氣,雖然他有一個月沒有聯絡馮莉敏,可這不是理由吧。
“小張,我問你,你的生態稻米還有脆肉泥鰍為什麼不給我們華英集團留一份,是不是嫌棄我們集團沒錢,買不起你的產品!”
“啊?”張程瑞愣了一下,才醒悟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馮莉敏怪他沒有將產品賣給她。那真是冤枉啊,張程瑞起初沒有找馮莉敏,是不想因為自己幫馮莉敏贏了賽車比賽,然後找馮莉敏收購,這樣一來有些要挾馮莉敏的味道,現在看來自己錯了,馮莉敏真是需要這些生態食品,為她旗下的飲食餐店供貨。
“馮總,誤會啊,我那裡還有兩萬斤水稻,一萬斤脆肉泥鰍特意留給你的。”張程瑞只好撒謊道。
馮莉敏聽到這裡語氣才緩和了許多。
張程瑞心中慶幸,幸好有收購商資金不足,否則自己真是得罪一個大財主了。
馮莉敏跟張程瑞商議好第二天來取貨後,張程瑞便關了手機,一覺睡到第二天正午。
第二天下午,馮莉敏的下屬便過來收貨,張程瑞派人將暫時養在河邊的泥鰍運上來,然後交了貨。隨後他召集昨天幫忙勞動的鄉民,根據昨天他們的戰績發放工錢,平均下來每人發放了500元的勞動費。
“潔玲姐,現在咱有錢了,我想遲些時候弄間農業公司,你覺得行嗎?”在忙完一通後,張程瑞在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