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1 / 4)

小說:周秦演義 作者:團團

(樂鳥),其名曰鴟。

第十九山 騩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馬鬼)山,其上多玉而無石。神(老曰)童居之,其音常如鍾馨。其下多積蛇。

第二十山 天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黨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第二十一山 幼山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水幼)山,神(草辱)收居之。其上多嬰短之玉,其陽多瑾瑜之玉,其陰多青雄黃。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員,神紅光之所司也。

第二十二山 翼望山

西水行百里至於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灌,其音如(大集)百聲,是可以御兇,服之已癉。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光鳥)(餘鳥),服之使人不厭,又可以御兇。

從丹始族說起 始族崇拜

從丹始族說起

公元前1千年(以前),周武王伐紂,8百諸侯反商,西周王朝建立。這個時候周人的領地主要有丹江山地的召南,洛河的周南,洛陽平原的王都和山西的晉幾塊土地。周王朝並不是1支單一的氏族,而是由多個氏族組成的聯合體。從距今8千年出現始族村落到距今3千年西周建立,5千年間,多個始族匯合起來統一的周氏族。到了西周建國時周人已經進入家族時期,有了姓氏。王室這1支家族姓姬,稱作姬姓周。周傳記從周的起源始族說起。

前回說到,周人祖先起源於丹江山地的丹江源頭。就是說,在丹江源頭生存一支始族,這一支始族叫作丹始族。這個丹不是今天丹江的丹,也不是古漢語的丹,而是丹始族方言。方言丹是桔的意思,或者,是生長桔樹的地方。丹始族這樣描繪桔樹:“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這一支始族就以丹來自稱。

丹始族生存在丹江源頭。丹江源頭是怎樣的地方?對這個地方,古書說,“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祖先曾經到過天虞,這是祖先的告誡:天虞這個地方山高地險,流水湍急,不適合生存。祖先走出天虞,分作兩隻,一支向南,一支向北。向南的一支棲息在丹江邊,後來匯合進了楚人中。向北這一支就是丹始族,這是距今萬年,正當大洪水時期。

丹始族離開天虞,但是,不敢向山下走。丹始族在山地,雖然沒有洪水淹沒,只是急風暴雨總不停歇,無數條水流將山間的岩石衝向山下,山下還是多水。過了1百年,又過了1百年,丹始族分支了1次又1次。到了距今8千年,暖期的炎熱和暴雨終於結束,恢復正常天氣,山下不再多水。暖期帶來的溫暖氣候將維持3,5千年,丹始族迎來繁衍生息的好時光。(距今8千年,周祖先丹始族在丹江源頭,秦祖先在六盤山裡,夏祖先伏羲在豫西山地,大商祖先在漳河太行山。)

話說丹始族,又過去了千年的時間,人口增長,差不多遍佈了山地的北半坡。丹人雖然還不大會築屋,卻懂得集合起來原始的村落,組建起來30人,50人不等的村落群。村落群就象天上的繁星那樣點綴在山地的緩坡上。丹人能夠為村落挖排水溝,能夠清除荒草和雜樹,能夠為個人的睡窩搭起來遮雨的棚,等等。

丹人已經懂得群外婚,雖然還沒有婚姻群的組織,至少在村落群內部不再婚配。因為群外婚,村落間的交往一下子頻繁起來。在天氣晴好的日子,丹人以村落為集體,外出採集,傍晚時採集回來。這時候,在村落間的開闊處燃起來篝火。篝火*開始了,少男少女們在篝火旁*娛樂。篝火燃到深夜,有時通夜不息。

隨著村落間的頻繁交往,丹人出現叫作宣講人的分工。宣講,用今天的話,叫作講故事。8千年前的丹人語言還不很成熟,還處在語痴,半語子,象3歲孩子的高度。那時候的語言活動象講故事,聊天比今天的電影電視,文藝匯演更有魅力。聽宣講也是篝火*經常的活動。有了專業的宣講人,漸漸的宣講人就兼了祭祀主持人。從兼主持祭祀到專業主持祭祀,因為走出了這1步,始族的祭祀組織建立起來。

說到祭祀,這可是始族時代了不得的大事。祭祀比語言早,早在語言以前的祭祀當然是無語言的祭祀。在今天,我們常說頂禮膜拜。其實,頂禮膜拜這個詞語很好的描繪了初始的無語言祭祀。有了專業主持人,也就有了語言祭祀,始族祭祀開始組織化。在今天,能夠知道始族古人的事情就是從祭祀辭流傳下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