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收購放山居?”
威廉吃驚的看著吳天緣,好一會感嘆道:“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跟你比我們真是老嘍!”
“聽說現在放山居最大股份是在大維德基金會?”
“不錯,放山居博物館和這個品牌在大維德手裡,差不多三十多年了,每年都定期舉行一些拍賣,數量不多,但質量很高,創造很多天價。”
這家博物館收藏的都是英國學者大維德爵士的珍藏。大維德爵士生前熱愛中國藝術,他在20世紀初年就開始收集中國藝術珍品。
根據上海博物館館長汪慶正在1987年和1991年的統計,全世界只有大約89件汝窯青瓷,其中只有臺北故宮、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及大維德基金會堪稱有系統的收藏機構。
比如汝窯天青釉碗,外底有5個細小芝麻狀支釘痕,內底刻有楷書乾隆御題詩,大維德有一隻,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收藏一件。
最出名的是大維德花瓶,生產於1351年的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確切紀年的青花瓷器物,被視為元代青花研究的標準器,也被bbc和大英博物館聯合評選為代表世界歷史的100件物品之一。
今天成為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唐韓幹《照夜白圖》以及2008年12月在佳士得拍賣行創出世界漆器拍賣記錄的明永樂剔紅雙鳳蓮花盞託也都出自於他的收藏。
大維德出生在大英帝國殖民地印度孟買的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他的父親薩森爵士是當地著名的銀行家,印度銀行的創始者。
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後,大量的清宮舊藏的文物透過溥儀、溥傑以及太監等各種途徑從宮中流散到社會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他一到中國,便將自己的活動與故宮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聽說您以前是玫茵堂的股東?”
威廉臉色閃過一絲怒色,不屑道:“好好一個玫茵堂,被尤倫斯和劉易斯兩個人弄的一身銅臭!”
他看見吳天緣好奇,回憶道:“當年我有機緣入股裕氏兄弟苦心經營的玫茵堂,開始很好,主要是出於私人喜好。無論是藏品還是交流都很乾淨,後來這個堂號被尤倫斯看中,用了很多見不得光手段,竟然擁有最大股份,成為決策人!”
“最後只有我堅持原本的理念,幾次衝突下來,他也奈何不了我。後來又找來佳實德的劉易斯,兩個人狼狽為奸,幾次三番對付我,最後我實在忍受不了,只能放手。”
威廉走到窗邊,悵然道:“可憐那剩下的一千多件精品瓷器,我雖然帶走五百多件,他們還是留下大部分。主要是玫茵堂這個品牌,百年老字號,你沒發現最近兩年頻頻上專場?但質量越來越差,價格反而越來越高,每次都重新整理紀錄成交,背後都是兩個人搞的鬼!”
吳天緣站起身,也走到窗邊,沉思一會道:“所以我們更要阻止他們,這樣下去市場就會亂,更多喜好收藏的人會失去參照物,淪為他們的待宰羔羊。”
威廉盯著吳天緣,確認道:“你有什麼計劃?”
“我打聽到您和大維德有深厚的關係,這件事只有您出面才有希望搞定,放山居也是百年老品牌,深入人心。我沒有什麼野心,只是想建立一個參照物,最少讓藏家知道什麼是好東西?好東西好在哪裡?為什麼它賣的貴?”
“就這麼簡單?”
吳天緣直視威廉正色道:“就這麼簡單!”
威廉點點頭,微笑道:“我可以幫你問問,但成不成不能保證,你等我訊息。而且現在的放山居只是一個空殼子,幾代後人敗家敗的很乾淨,就算收購成功也不會有什麼好東西,你要有心理準備。”
“哎,你們兩個一見面就嘀嘀咕咕,快來喝茶!”
兩個人聽見安妮不滿的抱怨,哈哈大笑,重新回到桌子前,安妮眼珠一轉,故意問道:“你上次說有機會幫我炒作一下,是不是真的?”
吳天緣一愣,看著威廉吃驚的樣子,解釋道:“有這個想法!我身邊有幾個朋友,都是喜歡收藏,選擇了五位近現代藝術家的作品,想推薦給世界。”
吳天緣簡單說了說計劃,威廉是大行家,林風眠和羅中立他都有收藏,白髮一雄更是見過幾面,只有張雲飛和羅蒙兩個新秀不太熟悉。
“我早就說過林風眠的水平遠遠被市場低估!他的感染力一點不比張大千齊白石差,可惜一直不溫不火,缺乏宣傳造勢。”
“這樣的畫家有很多,比如長安畫派的石魯,他的畫一直很便宜,安思遠第一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