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歐洲外匯市場缺失,再加上歐洲各國和法國的戰爭帶來了不確定性,幾個兄弟就利用歐洲各地不同的匯率來賺錢。這種賺錢方法非常簡單粗暴,他們在通貨外匯最低的時候買進,在最高的時候丟擲,這也是他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1814年3月,在拿破崙被第一次流放前,幾個兄弟預測奧地利維也納和英國倫敦即將進入牛市,從而買進奧地利股票。結果1815年3月,拿破崙逃脫厄爾巴島,回到巴黎奪取政權,牛市沒有出現。
內森重振旗鼓又開始在倫敦囤積金銀,預測英國政府得奔赴歐洲大陸作戰,所以需要透過他來運錢,而他則堅信自己擁有“控制市場的力量“。沒想到拿破崙從3月復辟到6月兵敗滑鐵盧,只經歷了3個月時間,內森兄弟們的這筆錢不斷貶值,成了沒人要的地攤貨。
瘋狂的豪賭讓內森輸得和拿破崙一樣狼狽,以至於之後幾年幾個兄弟都在為了彌補損失而尋找機會。
1818年內森成功為普魯士政府提供了500萬英鎊的貸款,為國際貸款業務提供了新途徑。除了透過債券發行給世界各地政府籌集資金,羅斯柴爾德家族整個19世紀掙錢方式還包括皇室和政治家理財,從事黃金和貨幣交易、進行工業和礦業的投資。
到了1852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更是達到了953萬英鎊。而且內森的後代也不賴,1870年代,內森的四個兒子遺產總計840萬英鎊,超過同時期英國任何家族的財產。
北極熊深挖著內幕道:“更為要命的是,同盟國的戰時融資全靠美國紐約金融中心,以j.p.摩根為核心,它也是美國十大隱世家族之一,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沒在那兒設立分部。此外經過數代繁衍,內森後裔們全然沒了企業家精神,面對倫敦虎視眈眈的競爭者實在是難堪大任,更不用說比肩他們的祖先。戰爭結束後,羅斯柴爾德家族實質上也讓出了歐洲政府融資的主導者角色。”
“隨著20世紀30年代納粹德國的興起,作為猶太人家族的羅斯柴爾德不可避免變成了受害者。”
“奧地利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沒能預見希特勒的心狠手辣,眼睜睜看著家族遺產被納粹德國洗劫沒收。納粹德國滅亡後,羅斯柴爾德在東歐的資產又被前蘇聯充公,實在是禍不單行。”
吳天緣對這段歷史有點了解,但經過北極熊再一分析,豁然開朗,很多新想法出現在腦海中,原來如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