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香港第一大家(1 / 2)

小說:黃金耳 作者:雅玩居士

“老弟,快來!”

吳天緣聽見翟建民叫他,走過去,看見身邊站著一個六十多歲老者,帶著褐色墨鏡。

“張老,他就是吳天緣,老弟,這是張宗憲老先生,你聽過吧?”

吳天緣一震,鼎鼎大名的香港第一藏家,張宗憲!

眼前的絕對是大咖,張宗憲,他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不遺餘力地收藏中國瓷器和中國字畫,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內受到普遍敬重。

他是蘇福比、佳實得兩大國際拍賣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場的主要推動者。同時他對國內幾大藝術品拍賣公司也傾注了大量精力和財力。

臺灣經濟開始起飛,張宗憲繞開香港日益激烈的競爭,到了臺灣,結識了一批企業界人士,他為這些臺灣客人掌眼跑腿,為臺灣成為民間收藏中國文物與藝術品重鎮出了大力。1968年,他參加了倫敦的一場拍賣會,成為了第一個出現在國際拍賣會上的中國香港人。

對於文物、特別是瓷器與雜項的高超鑑定能力,使他得到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信賴與尊重。“張宗憲”這三個字成了大中華地區古董界的一大品牌,成為了世界各大拍賣公司的座上賓:你徵集東西時,他有奇貨可居;你拍賣東西時,他又敢下本錢。如此不斷帶來豐厚佣金的客戶,哪個拍賣公司不歡迎?

1993年上海朵雨軒的首屆中國書畫拍賣會,張宗憲手持一號牌亮相拍場,第一號拍品是豐子愷的《一輪紅日東方湧》,起拍價為2萬元,因為是首拍,內地買家出價都很慎重,不過幾百幾千地往上加,而張宗憲一開口就上萬地加,最後將此畫一路頂到11.5萬元,創下當時豐子愷作品的最高價。

1994年,中國佳德舉辦第一場拍賣會,第一號拍品是吳熙曾的《漁樂圖》,底價7000元。手持一號牌的張宗憲站起來說:“今天是佳德的首拍,我出1.8萬元,一拍就發!”場面頓時活躍,張宗憲相繼加價,2.8萬元、3.8萬元,直至加到8.8萬元,鑑定大師徐邦達先生上臺敲響第一槌,張宗憲博得頭彩。

1994年,北京漢海首拍,張宗憲又是手持一號牌,一口氣拿出1600萬元,吃下全場拍賣會成交額3200萬元的50%。作為聲名遠播的收藏家,張宗憲動輒斥資幾百萬購買心儀的佳作,總是給外界一種叱吒風雲的氣勢。

行話說,以前有張宗憲,現在有劉一謙!

“張老好,您千里迢迢來這裡捧場,晚輩很是感謝。”

張宗憲仔細打量著吳天緣,開心道:“你知道我最高興見到什麼人?就是你們這些年輕人!”

他拉著吳天緣的手道:“聽小翟說內地出了一個新秀,眼力好,水平高,就連運氣都是一等一!今天一見真是名不虛傳,以後有機會來香港,去我那裡坐坐!”

吳天緣趕緊交換名片,珍重的把張宗憲的貼身放好,這個是一個重要人脈。而且是香港地區,那裡是拍賣的亞洲重鎮,以後早晚要去,有了張老指點,容易很多。

“老張頭,你多少年沒來琉璃廠?忘了我們這幾個老夥計了吧?”

馬老也看見張宗憲,調侃著,幾個老爺子湊在一起,好好敘敘舊。

“老弟,張老在香港圈裡的地位和歐陽老爺子在琉璃廠一樣!說是一言九鼎不為過,以後你去香港,咱們一起去多走動走動,好處多多。”

吳天緣能感受到翟建民的殷勤,上次的事看來他也想盡力彌補,笑道:“老哥是張老的徒弟?”

“我哪有那個福氣!”翟建民大笑道:“老爺子可是我們經紀人的鼻祖,到現在還是活躍在圈裡,經他手裡不知道交流過多少重器。有一大半海外回流文物,都有老爺子的功勞。”

這點也是吳天緣敬重張宗憲的原因,特別是支援拍賣,現在國內有錢多,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就算是投資,買了很多文物回國,這也是民間主要搶救文物的渠道。

上一次帝王四寶認識的臺灣黃玄龍,今天的翟建民和張宗憲,吳天緣也算在香港臺灣兩地有了領路人。有機會去看看,想想山下真有個寶藏在香港!

盛世十二珍一共舉辦三天,第一天都是行家來捧場,然後就是玩家和遊客,每天都是門庭若市。中國人對帝王的情結很重,一說起宮廷御製,就代表最高水平。

只要是經過皇帝的手,價值幾倍十幾倍的翻,對帝王的審美很是追捧。天緣居和琉璃廠上了不少報紙的版面和頭條,既錦繡萬花谷後,又火了一小把。

“你不準備弄給小型博物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