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觀點看來,藝術家就應該親自將個人想法潑灑在帆布上,而不是指導某個人去做。20世紀中期,通俗藝術風行一時,安迪沃霍爾在工人協助下完成的絲印版畫開始令輿論逆轉。
反對派紐約當代藝術品收藏家邁克爾夫婦,在他們看來,筆觸間的細微瑕疵令作品更顯珍貴,若一切都很完美,畫家便有請人捉刀之嫌,我們將助手參與創作視為違約。有一次某位畫家邀請我們赴宴,當我們無意間看到他有不少助手在工作室忙碌時,立即將這位畫家拉進了收藏黑名單。
贊同派美國收藏家亞當他收藏有大量瑞士裝置藝術家烏斯作品,而他並不反對在藝術創作中僱用助手,認為藝術家是在設計而不是執行作品,就像建築師設計建築卻不必親自鋪一樣。
中間派美國當代藝術品收藏大家貝絲,出於某些原因,我喜歡購買那些由藝術家獨立完成的繪畫。我知道即便是年輕藝術家也會起用助手,我能理解,但實際上我會更珍惜出自藝術家手筆的東西。”但她在購買藝術品時,從不會真的去問創作者是否有助手。
“告訴咱們的人,一定要原創!數量可以少一些,但質量要精!”
吳天緣對這點很反感,他要的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藝術品,不是工藝品。藏家花大價錢收藏就是為了尋找共鳴,雖然造神計劃很商業,但本質還是推薦真正好作品給大眾欣賞收藏,這點是根本原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