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文房四寶(1 / 2)

小說:黃金耳 作者:雅玩居士

“後來中國又發明了墨,開始為墨丸、墨粉。後將煤、膠摻入其內製成比較堅固的墨塊。日本正倉院仍儲存著唐墨、新羅墨。日本奈良時代的制墨法是由朝鮮傳入。日本平安時期紅州藤代、近江武佐墨最受歡迎。”

“自江戶時代以來,奈良的制莫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墨有松煙墨、油煙墨之分,書法用墨最好使用純油煙墨。青墨為松煙墨。除此之外,還有朱墨、茶墨。中國的古墨十分有名。”

“明代的程君房、清代的乾隆御製墨都是珍品中的珍品。墨越沉越佳。剛剛作成的生墨沒有什麼價值,一般以收藏30-80年的沉墨為書法佳品。中國墨講究多用薄膠,墨的粘著力較差,用起來十分圓潤。而日本墨則講究少用厚膠,墨的粘著力較強,用起來十分豪快。”

柳華生拿出自己收藏的墨,讓吳天緣作對比,果然有些不同。

“直到平安時代日本人仍使用陶製的風字硯、圓潤硯。平安末期中國硯輸入日本,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開始生產石硯。當時制硯石料多選自愛知縣的鳳來石、山梨縣的雨田石、宮城縣的玄昌石、山口縣的赤間石、京都的鳴瀧石。除了石料制硯以外,日本人還使用泥、陶、瓦等材料制硯。硯有圓面硯、方硯、風字硯之分。”

“公元610年高麗將造紙術傳入日本,後經日本造紙工匠鑽研琢磨,終於造出了堅韌優雅的和紙。奈良時代至平安時代,日本人主要使用麻紙。平安時代隨著各項民間工藝事業的發展,造紙業生產也得到促進。”

“當時的造紙原料主要為摺和雁皮,有名的和紙產地有美濃、伊勢、三河等。京都還設立了官立的抄紙場,名“紙屋院”。隨著造紙工業的發展,日本紙的種類不斷增多。當時日本已經能夠製造帶花紋的色紙及寫經用的鉛色紙,用金泥、銀泥在上面寫經效果極佳。到了江戶時代,町人文化興起,紙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越前、土佐、出雲、伯劈均成為日本國內著名的紙產地,紙的種類已達50種。”

“今天日本的紙生產仍分手工製紙和機械製紙兩種。手工紙以雁皮、摺、三椏的樹皮為原料。由手工製作的日本和紙包括半紙、美濃紙、奉書紙、鳥子等。機制紙則以木材、馬尼拉麻的紙漿為原料,有堅固的泉貸紙、紙漿半紙等。日本人的書道用紙一般以半紙、畫仙紙為主。雁皮紙、鳥子、懍紙、麻紙則屬於高階書寫紙,被視為珍品,不得輕易使用。”

“原來如此,看來這個還真有搞頭!”

吳天緣簡單聽完柳華生的介紹,很有興趣,天緣堂現在有瓷器、印石、傢俱、沉香、紫砂壺,自己真發愁還有什麼專案能做,這不就是現成的?

“你已經開始搞印石和印章,落款是表示書法書寫完結的一種形式。落款沒有統一的規定,既可寫本名、字、雅號,也可寫年月、干支、場所、贈者姓名等。”

“日本人比較講究用“號”落款,也有的人只習慣用印落款。印章的材料多種多樣,有石、木、牙、角、水晶、陶器、金屬等等。古代日本人幾乎沒有在書畫上落款的習慣。只是到了鎌倉時代,日本人接受我國宋代禪宗文化影響,才有了書寫後落款的習慣。”

“如果是自作詩,落款只寫名或號。如果是抄錄別人的作品則要寫明出處。普通的場合要用三顆印即關防印,一種細長的印、姓名印、號印,文字主要是篆書。然而日本人多原意在提高紙面的整體美方面多下工夫,卻不太拘泥特定的書法形式。”

“也就是說,好的文房四寶在日本也是寶貝?”

柳華生笑道:“那是自然,日本人有三大道,茶道第一,書道第二,香道才是第三。對於書法雖然不是必修課程,但有身份的人都多少學習一些,只要是些毛筆字,哪裡少的了筆墨紙硯?”

“好,這次我回去就開始壟斷文房四寶!”

吳天緣哈哈大笑,又有了新專案,這個也有現成的門路,琉璃廠的戴月軒,老戴就是大行家,家傳幹文房四寶幾十年,找他沒錯!

第二天吳天緣就回到京城,柳美子那邊也算嶄露頭角,剩下就是繼續提升水平。等著海南沉香有了第一批產品,正式進軍日本香道市場。

“你終於想起我了?”

老戴有些幽怨的看著吳天緣,不忿道:“早就聽說你的天緣堂四處招兵買馬,又是瓷器、印石、傢俱,後來連紫砂壺也有?我就想什麼時候才能輪到我們文房四寶?”

“這不就來找您了?”

吳天緣笑道:“事情總要一件件幹吧?既然老戴你早有準備,說說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