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鼎!”
夏朝有個君主叫季,季是少康之子,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君主。
季承後位後,他了解東夷對夏室的不滿,為了鞏固在東方的勢力,他把都城從原東遷至老丘,他重視發展武器和製造兵甲。他還派人討伐東南沿海地區的東夷,傳說其獲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圖在季的統治下擴張到了東海之濱。
季在位期間是夏朝最昌盛的時期,夏人對季格外尊重,為季舉行過”報祭“,認為季全面地繼承了禹的事業。
這篇銘文是季的兒子夏後槐鑄造的,為了歌頌他父親季的功績。
銘文全篇的內容季繼位開始,描述季遷都,發展武器和製造兵甲,討伐東夷,東夷部落向季納貢祝賀等等事蹟。
吳天緣將這鼎命名為夏後鼎,因為《竹年本紀》載,夏代多位君主稱呼前冠以‘後’字,如‘後啟’,‘後相’,‘後少康’等。
‘後’字夏代與‘君’、‘王’同義,‘夏後’即‘夏王’的意思。
“現在不需要其它證據,單這尊夏後鼎就證明了夏王朝的存在,而且中國歷史在夏代就形成了一個文明!”
大家激動不已,一個文明的幾個主要特徵:文字,青銅冶煉術,城市國家,宗教禮儀,滿足這幾個條件才能稱之為文明。
文字就不用說,夏後鼎內壁鑄有的458個銘文,說明了夏代有文字。夏代的文字非常的成熟,非常的規範,非常的完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