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印石馬上也要開採成功,又是一個必殺器。下一步就是紫砂壺,有了三大名種泥料,加上徐漢庭大師出品,再次進軍日本市場。
“龍文堂果然也是三井家族控制!”
吳天緣有些頭疼,瓷器對手是繭山龍泉堂,現在茶壺又是龍文堂,都是三井家族控制,看來不免要正面對抗。
“鐵壺的製作過程約有68道工序,從最初設計到成品完成一般耗時將近2個月。一個精緻的鐵壺,需要做壺體的手工匠和做壺把的手工匠,兩個人的精湛技藝共同來完成?”
吳天緣真沒想到一個鐵壺製作工藝如此複雜,比紫砂壺還要耗時耗力。首先描畫出鐵壺的樣稿,然後根據圖紙推算出壺的斷面圖,根據橫截面來打造鑄型所需的木模。
手拿木模來回旋轉,每轉一圈的同時加入調製好的粘土,如此重複數十次,直至匠師覺得滿意為止。
趁模具未乾透之際,進行押紋路,用專門的筆在模具內部勾畫出壺壁的紋路。
把細砂,良土和粘土溶合,用布壓成實心的中子形狀。再把中子放入先前打好的模具中。
把滾燙的鐵水從外模蓋子上的小孔中注入,等待2小時左右。把鐵水倒出,剝開外模,取出壺。
再把壺放入高3米的古碳爐,裡面的燃料有石炭、生鐵、碎鐵和石灰石,爐裡的溫度高達1300度。
成型後的鐵壺用800-1000度的碳火燒烤,讓壺形成一層磁化酸化的表膜,這樣處理可以防止壺體生鏽。
完成後的鐵壺放在碳火上用200度的溫度加熱,在壺表面刷上混有醋酸的漆和茶汁。必須要一邊加熱一邊用毛刷塗抹,利用高溫使得漆牢牢附著在壺的表面。
最後一道工序壺把由專門的匠人制作,把鐵板打製成圓的鐵棒形狀,這種技法是非常難的,會的匠人寥寥無幾。成型後上漆,和壺銜接。一個完整的鐵壺就能正式出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