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進一步補充道:“只要能密佈臣所犯之事,臣願為皇太孫赴湯蹈火,便是戰死疆場,馬革裹屍,臣也在所不惜,義不容辭!”
“好!”
朱允熥勐的一拍桌子:“曹國公果然是沒有落了先曹國公的威名!說起來,如今朝中正好有一兵事,屬為艱難,原本孤還心中憂慮,究竟該讓誰去辦……”
說著話,朱允熥的眼睛卻是瞥向了李景隆。
李景隆立馬反應過來:“先父昔年為陛下征戰疆場,乃是抱著視死如歸的念頭。臣雖不才,卻也不願丟了先父的名聲,無論何等艱難,臣義不容辭,絕不後退半步!”
大明朝軍伍之中最艱難的事情是什麼。
還有什麼是能比得過驅除韃辱,年年北征,深入荒漠草原的。
不過是去北方戍邊而已。
李景隆如是想著。
而朱允熥則是沉聲開口道:“倭人大膽,屢屢侵犯東南沿海,今次更是在陛下萬壽節上口出狂言,趁夜潛逃,毫不顧忌大明威嚴。其中,以北朝足利氏逆賊最甚!
陛下以有意,派大軍出海諸軍倭國,與南朝吉野氏聯手,鎮壓清剿北朝!”
領兵渡海去倭國?
李景隆一下就遲疑了起來。
朝廷什麼時候決定要打倭國的?
他全然不知,可一想到皇太孫這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要自己去領兵去倭國。
李景隆心中就犯難了起來。
那可是要乘坐戰船渡海,才能抵達的倭國啊。
倭國境內情形如何,誰也不清楚。
這次那個倭人能夠在應天十數萬大軍眼皮子底下潛逃出城,誰知道自己去了倭國之後,會不會被倭人悄無聲息的摸到床頭,一刀噶了自己。
到時候身死異鄉,恐怕就連屍骨都回不到大明來。
朱允熥瞧出了李景隆的遲疑。
他澹澹開口:“陛下昨日在問,你家老三是不是頗有先父之風。”
聽到這話。
李景隆一個激靈,渾身一顫。
他當下開口:“國朝有事,宵小之國襲擾大明,臣自請領兵出海,震懾清繳倭國逆賊!上報陛下恩寵,下報先父遺志!”
朱允熥這才滿意的點頭。
“既然曹國公自請領兵出海,協助倭國南朝吉野氏清剿北朝逆賊,為國效力,孤又如何能阻攔。此事便交託於曹國公,萬不可辜負了陛下的厚望,孤的期許!”
李景隆咬咬牙,事情已經答應下來了,再難悔改
他面露堅毅,沉聲許諾:“臣一日不蕩平倭國,一日不還國!待臣掃平倭國,宣揚大明國威,攜得勝凱旋之勢返朝,必到皇太孫面前再行謝罪!”
朱允熥嗯了一聲,揮揮手道:“曹國公既然願領兵出征,如今又何來罪責。只是此次聯手倭國南朝吉野氏,事關重大,尚有諸多事宜,孤還要與你細說,更要為你挑選副將、官員輔左。”
李景隆這時候已經聽之任之,自己都要去倭國了,已經別無所求。
朱允熥則是想了想,揮揮手道:“你且回去,待出征之前,孤再與你詳細交代了。”
李景隆不敢停留,他怕自己再多留一會兒,自己不光要為國賣命,更是要傾家蕩產了。
起身請辭告退,緩緩退出東宮小書房。
朱允熥目光澹澹的看著李景隆退下,目光閃爍了兩下。
今天敲打勳貴,將李景隆這位精與人情往來,善於安營紮寨防守的人弄去倭國坐鎮,已經是全部的目的了。
他是大明的國公,和倭國南朝接觸,是有分量的。而與人打交道,又是他的特長。
大明如今只是幫著倭國南朝穩定局面,然後趁機開採銀礦,並非是真的要用大明的軍隊,去為倭國人的內鬥流血犧牲。
有李景隆在倭國國內虛與委蛇,再派一名大將作為副將,防止真的有了戰事,不至於讓李景隆做出什麼騷操作來。
只是副將的人選,朱允熥到現在還沒有定下來。
畢竟,這直接統領軍隊,在倭國指揮戰事的副將,是比李景隆更重要的角色!
想到這裡,他已經是起了身。
對著身後兩女說道:“我去爺爺那邊說事,今日累著你們在我這站了半天。”
《劍來》
今天讓湯鵲清和沐彩雲在這裡露面,為的也是向藍玉這些人表明,朝堂之上的功勳武將並非只有他們這些人。
湯鵲清和沐彩雲溫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