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幫手無縛雞之力的羸弱書生,給他們一匹馬一把刀,都找不到敵人在哪裡。”
朱允熥目光一轉,順著開口道:“爺爺,孫兒以為……”
“你爺爺先前不是要你去傳旨,將諸軍倭國之事於九江他們交代清楚的嗎?”
這時候,朱標忽的轉過頭,澹澹的看著兒子,提醒了一句。
朱元章斜眼看向太子,又是抬起一腳,揣在乖孫兒的屁股上。
朱允熥無奈的乾笑兩聲。
心知現在不是合適的時機,只得是收起心中的小心思,躬身而立,出聲告退。
……
三日後。
欽天監上書,乃是黃道吉日,宜出。金火盛,大軍勝。
如此,大明朝第一次,也是中原之地,第一次成規模的出兵,將要正式踏入那懸之海外的倭國土地上。
城西獅子山北,外金川門外。
立於城牆之上放眼北望,浩蕩江水奔流向往,江面數里寬闊。
在外金川門下,便是江邊渡口碼頭。
此時已經停靠了連綿的大明寶船龍舟。
這個碼頭叫龍灣。
龍灣碼頭直連外金川門,匯入應天城中。
而在今天,一早應天城府軍衛便調集人馬,將此處給清空,從金川門、鍾阜門一路到外金川門,盡是府軍衛官兵把守街道兩側,隔絕百姓堵塞道路。
整整五千餘戰兵,依次排列在外金川門後的大街上,等待著城門外的號令。
朱允熥踩著吉時,領著一幫都督府官員,及此次將要前出倭國的官員趕到外金川門外的龍灣碼頭上。
他回首忘了一眼城門裡,靜默如鐵林一般的鎮倭大軍,心中一陣熱切。
被朝廷明發聖旨,封為鎮倭大將軍的曹國公李景隆,渾身披甲,與鎮倭副將鶴慶侯張翼御馬並立在朱允熥身後。
鎮倭大將軍官署總領,文華殿行走、禮部儀制司郎中鐵鉉,表情沉默的帶領著一幫工部官員、將作監匠人候在一旁。
倒是倭國南朝使臣吉野寺麻,被一幫隨同前往倭國的錦衣衛給圍在中間,小心翼翼的不敢輕舉妄動。
這時,有欽天監的官員抬頭望向日頭。
幾人小聲商議之後,走出一人。
“吉時到!”
“大軍出征!”
外金川門城頭上,有戰鼓聲響起,好似又有金戈鐵馬聲雷動。
“風!”
外金川門裡,傳來了鎮倭大軍的呼吼聲。
“雷!”
戰馬震地,鐵甲陣陣。
外金川門城門洞裡,開始迴盪起震耳豪邁的軍歌聲。
是漢家兒郎傳唱了千年的韻律。
是寫盡漢家兒郎拋頭顱撒熱血的詩篇。
鎮倭大將軍、曹國公李景隆看向御馬處在最前頭的皇太孫。
他小心上前,低聲解釋道:“開國公此番精心挑選整編鎮倭大軍五千餘人,皆是軍中能征善戰之人。一千輕騎營,一千火器營,三千刀槍營。定不負皇太孫厚望,為我大明再創功勳!”
朱允熥這時候已經無心聽李景隆說什麼了。
他這個鎮倭大將軍更多是作為外交人員去用的。
鎮倭大軍的作戰指揮權在鶴慶侯張翼手中,諸軍之地石見銀礦的治理權在鐵鉉手中。
他此時目光,盡數被從那外金川門城門洞裡踏出的鎮倭大軍所吸引。
並沒有後世人所傳的,此時軍隊陣型鬆垮。
雖不如後世那支人民的軍隊一般,萬人如一。
但此刻他眼前這支鎮倭大軍,亦是陣型井然有序,將士們腰桿挺直,目光冷冽威武。
自古中原軍隊便講究軍陣兵法,站隊行軍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頭先的輕騎營已經盡數出了城門。
“大明威武!”
千人齊聲怒吼著。
這一刻,大明士卒的吶喊聲,震得人群中的吉野寺麻心中打顫。
他不由想到,吉野家的軍隊若是與明……
呸呸呸!
吉野家將永遠是明軍的追隨者!
輕騎營將士從朱允熥面前通行而過,並未停頓,早就停靠在龍灣碼頭上的戰船艙門大開。
船上的水手力夫立馬上前,將輕騎營的戰馬牽入船艙裡。
而輕騎營將士,則是透過棧板上到戰船甲板上,面朝碼頭列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