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明生產力。
這是一個龐大到他覺得窒息的問題。
不論他現在做多少改革,最多不過算是縫補大明這個終將年邁的帝國。
只有徹底的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提升資源利用率,擴大資源收集量。
才能徹底的解決,一個封建王朝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週期性問題。
不論是他早有計劃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還是商稅改革,都只能是從制度和體系上改變和緩解大明未來的風險。
只有從技術上,從科技上,讓大明發生改變,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科技推動社會進步。
這一條於科學的解釋,在朱允熥是有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被老師灌入進自己的思想之中。
正待他要趕回東宮,規劃一下大明的科技發展路線之時。
面前去路,卻是被人給擋住了。
抬起頭,只見一襲青衫儒服的方孝孺,正合手垂立,站在宮中通向東宮的甬道下。
朱允熥當即拱手作揖:“學生見過先生。”
方孝孺趕忙側過身子,亦是還禮:“微臣參見皇太孫。”
兩人幾乎是同時躬身,又同時起身。
朱允熥臉上露出笑容,好奇道:“今日先生怎有了時間,往東宮這邊來?”
說起來,朱允熥臉上便有些不好意思。
自從他將方孝孺給拉攏進宮中,對方一直為自己在士林始終傳揚名聲,更改過去自己對外的懦弱內斂秉性,聽說更是因為當初的西安門之事,在城中與好些士林眾人爭吵了一番。
可自己在重開的大本堂裡,也不過是短暫的與那些宗室叔叔們學習了一段時日,就因為朝中的事情,而無法再過去繼續學習了。
方孝孺臉上帶著些不滿,頗有些幽怨道:“皇太孫可是有好些日子,不曾再去大本堂了,皇太孫尚未成年,於聖賢文章,世間道理,雖有進展,但學問卻是要多多益善的。”
見這位先生果然是在說此事,朱允熥愈發尷尬。
他拱拱手:“先生,近日朝中諸事不寧,學生身為宗室,又獲封監國皇太孫,便發現這時間總是短缺不夠用的。”
方孝孺點點頭,轉口道:“既如此,皇太孫且容臣考校一番功課,是否有短缺遺漏。”
似乎只是為了來檢查自己功課的?
朱允熥當即點頭答應下來。
隨後方孝孺便提了幾點問題,朱允熥亦是從善如流,有課業上先賢人物們的見解,也有他自己的分析。
一翻下來,方孝孺臉上終於是露出了放鬆的笑容。
“皇太孫忙於朝政,功課卻也不曾落下,亦是如往常一般,頗有見解,臣便放心了。只是,若是皇太孫空閒下來,總還是要去大本堂精心下來,再多讀些書。”
朱允熥再躬身:“學生謹受教,定不忘先生的諄諄教導。”
到這裡,他意味今天這場學術之談就要結束。
卻不想方孝孺臉上竟然是難得一見的露出一抹不好意思。
朱允熥稍有好奇:“先生還有事?”
方孝孺點點頭,又搖搖頭,然後才支支吾吾道:“臣聽聞,今日朝中……諸位大人能付諸筆墨丹青……於那郵票之上……”
哈哈哈!
朱允熥幾乎是要笑出聲來。
感情,這位先生也是聽聞了剛剛在殿內議論到的驛站改制之事。
這位如今在士林之中可是頗有名望的,平生也最是看重自己的名聲,現在有如此透過郵票傳揚自己名聲的東西,他有怎麼可能會棄之不顧。
他這是來討好處的。
朱允熥當下直接開口許諾:“倒是學生忘了與先生說,學生已經吩咐了翰林學士解縉,回頭他自會去先生家中,求取先生的墨寶於那郵票之上。”
“啊?”方孝孺長大了嘴巴,忽然覺得自己這張老臉滾燙通紅。
見自己這位皇太孫學生,已經是將事情都安排好了,不由感到一陣的懊惱。
連忙躬身作揖,自請離去。
自己這位皇太孫學生,還是愛自己這位先生的啊!
一路逃竄而去的方孝孺,又是懊惱,又是欣喜,只覺得自己當初果然是沒有挑選錯了學生。
……
“皇太孫是忘了我嗎?”
從宮外走入午門後的曹國公李景隆,正在往東宮方向走去,他低著頭呢喃自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