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明嫡子】 【】
剛剛走過來的經歷腳步立馬頓住。
可還不等他回過神,一名為二人挑選奏章的吏員便從成堆的奏章中抬起頭:“二位大人,這裡有好幾道彈劾燕世子的奏章。”
年輕的知事和老成的經歷對視一眼。
朝廷要出大事了!
這就是在通政使司做官的好處,朝廷的風向時刻都能掌握。
“快,將所有彈劾燕世子的奏章找出來。”
通政使司經歷低吼一聲,值房裡的吏員們便手忙腳亂的翻找了起來。
少頃,成堆的彈劾奏章被送到了經歷面前。
“和本官去找參議。”
說著話,經歷便分出一半的彈劾奏章塞進了年輕的知事懷裡,自己抱著剩下的一半出了值房。
兩人腳下不停,轉眼就帶著所有的彈劾奏章進了通政使司左右參議的值房裡。
“二位參議,這些都是彈劾燕世子的奏章,現今是個什麼章程,我二人不敢定奪,還請二位決斷吧。”
已經當了快一輩子通政使司經歷的老倌兒,很是光棍的帶著年輕的知事,站在通政使司左右參議面前,將這個老大難的問題丟給上官們去思考。
左右參議對視一眼,對下面人將難題丟上來的事情早已司空見慣。
左參議最先開口:“你帶著他們和這些奏章去左通政那邊吧,我去請示通政使這件事我通政使司衙門該如何處理。”
右參議臉色緊繃,聽到這話,便默默點頭,也不看帶著奏章過來的經歷和知事兩人,徑直就往外面走。
兩人見此情形,知曉事情已經算不上是他們的事了,自然樂的抱著奏章跟在後面。
而左參議則已經是往通政使的公房趕去。
“堂尊,朝中風向有變,朝官皆在彈劾燕世子。”
通政使司通政使來徵的公房裡,左參議低頭合手小聲稟告著。
坐在桌桉後的通政使來徵,正雙手捧著茶盞,以蓋抹去茶湯上的泡沫和碎茶,再至嘴邊輕輕拂風吹散,而後方才茶湯入口,繞齒三轉方才下肚。
“何以如此慌張。”
放下茶盞的來徵,終於是澹澹的看了左參議一眼。
左參議立馬躬身頷首:“下官以為,此間彈劾之事,或為二,我通政使司不可不防,不可不早做打算。”
來徵斜靠在椅子上,他是今年剛剛從葉瓛(huan)手上接任通政使司的差事。
正三品的通政使,乃朝堂大九卿之一。
官做到了這一步就要萬事求穩。
來徵臉色平靜:“左參議可與本官說說,這二件事是何?”
左參議稍稍一愣方才開口:“回稟堂尊,下官以為其一是朝臣們要對……要對宗室有所做法,便以燕世子為撬點。其二,或是為了稅署一事,聽聞昨夜有上元縣分司副稅司殺人滅門桉生出,或與此有關。”
來徵默默一笑:“左參議以為,這件事是為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明嫡子】 【】
左參議皺起眉頭,沉吟了起來。
來徵也不急迫,反倒是繼續品嚐著自己剛剛手衝好的茶湯。
半響之後,左參議抬起頭,言辭沉重。
“下官以為……或許是因為太孫!”
茶蓋輕輕的捧在了杯口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來徵澹澹的冷哼了一聲,臉上帶著一些索然的將茶盞放在了桌子上。
“若是奔著太孫去的,那邊讓他們自己遞奏章給宮裡就好了,來本官的通政使司衙門作甚?”來徵臉上帶著一抹不爽,然後繼續道:“過兩日便是朝會,既然有膽子彈劾,讓他們去朝會上直諫彈劾就是。”
左參議目光微微一動,先前彎腰拱手道:“那這件事,我通政使司……”
來徵澹澹的掃了左參議一眼:“最近交趾道夏糧豐收的奏章上來沒有?交趾道高方伯的那筆字,本官每每觀之,便欲臨摹。”
方伯,乃布政使的別稱。
來徵這時候提到的高方伯,便是如今在交趾道已經正式擔任大明朝最年輕的封疆大吏、朝堂之上最年輕的從二品大員高仰止。
左參議這才反應過來,從自己的袖中取出一本奏章,然後滿臉堆笑的送到了來徵面前:“堂尊,這便是今日一早剛剛在龍灣碼頭上岸,送到衙門裡的高方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