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信國公一系,如今在他有了浙江道那一遭履歷之後,已經在五軍都督府佔據了一席之地。
他的發言,代表了五軍都督府的部分意見,同樣也代表了部分勳貴和軍方的態度。
當湯醴一出班開口附議之後。
文官班列裡不少人便看了過來。
…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皇太孫即將在今歲和信國公府、西平侯西的女娘完婚。
湯醴是開國功勳子嗣,亦將會是外戚。
同樣是牽扯甚廣啊!
只是,等到湯醴說完之後。
文官們就看到,自從中山王徐達薨逝之後,就此便不再在朝堂上表明立場的魏國公徐輝祖已經是慢悠悠的站了出來,走到湯醴的身邊。
「臣附議。」
徐輝祖的話很少,直截了當就表明了自己贊同皇太孫。
中山王府也站出來了!
這可是大明朝多少年難得一見的場面啊。
文官們還在心中驚訝之時。
便見武將班列裡,已經陸陸續續又有功勳武將們一一走了出來,跟隨在徐輝祖和湯醴之後,躬身附議。
陛階上,朱允熥目光閃爍。
他想到了湯醴會出班附議,卻沒有想到魏國公徐輝祖竟然也能夠站出來附議。
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不由的,朱允熥看向殿前的徐輝祖。
只見此時的徐輝祖也正好抬起頭,兩人默默的對視一眼。
徐輝祖此刻心中也是萬般無奈,卻又心甘情願。
一來,中山王府終究是出身軍中。朱允熥意欲將這一次南征回京的傷員們安排成為應天府的糧長,這對中山王府來說是一樁好事。
自己支援皇太孫的意見,不如說是為了在軍中同袍面前賣一個情面。
二來,那紅薯大抵是高產的,雖說明年首要是在應天府栽種,但誰又能說不可以同時被栽種
到交趾道那邊去。
當初自家那個傻妹子不要那三十萬多萬畝的田地,換來了以中山王府為首的大明民間海船製造行業,但最後田地卻還是一畝不少的轉到了中山王府的名下。
三十多萬畝的田地,哪怕只是一半種上紅薯。
也有數十萬石的收成。
只有最後的最後的原因。
徐輝祖默默輕嘆。
還不是因為自家那個傻妹子啊。
中山王府現在看似還能在朝堂上潔身自好,不問世事,可出了那檔子事,中山王府當真還能一如既往?
可不管怎麼說,現在功勳武將們已經表明了立場。
用前線征討退下的傷員充任地方糧長。
這是他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放棄的利益。
即便不貪不腐。
功勳武將們日後在朝中的影響力,也將會大大增色。
廷議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官員們最後的決議都將匯總到皇帝的手中,再由皇帝聖裁。
現在功勳武將們都表明了態度,至少在朝堂上,皇太孫想要推行這件事情,就不是絕無可能的事情了。
那麼……
如何取得更多的利益,才是大家應該的事情。
一直沉默不言的吏部尚書詹徽,終於是站了出來。
然而,在眾目睽睽之下。
詹徽卻是沉聲道:「太孫,臣以為若要以南征傷員充任地方糧長,配合攤丁入畝,當由吏部監察督辦。」
…
所有人都以為詹徽會為文官,又或者說除了功勳武將們之外的所有人爭取利益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這老倌兒竟然是想要將吏部也給塞進這件事情裡面去。
說完之後,詹徽默默的偏頭看了兵部尚書茹瑺一眼。
茹瑺心中微微一嘆,緩步出班:「臣附議。」
兩位大老開了口,殿內的文官們也都紛紛出班附議。
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朱允熥的身上。
朱允熥面帶笑容,頷首點頭。
吏部是天下第一部,詹老倌兒想要讓吏部參與其中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朱允熥想了想,旋即又道:「至於明歲,紅薯在直隸應天及周邊府縣栽種之事……」
說到這裡,朱允熥便立馬停頓了一下。
殿內。
戶部左侍郎鬱新立馬上前道:「臣以為,明歲紅薯栽種,除應天府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