蹬蹬蹬。
朱元章眼神震動的連退數步,伸手指著袁素泰等人手中的稻穗,胸口距離的起伏著,臉上漲紅。
數十個稻穗核實之下,幾乎是九成九的稻穗粒數過百。
已經不需要在去更進一步的核實了。
袁素泰他們這些上林苑監的人,自是最懂得如何在稻田之中取樣。
一塊稻田只取數個稻穗,幾十個稻穗的樣本,便將勞山皇莊老大一片的稻田給涵蓋了進去。
朱元章伸著手在自己的視線裡輕輕的晃動了幾下,很想確認自己是否聽得都是實情。
朱允熥揮揮手,示意袁素泰等人起身,準備奏對。
隨後,他笑著走到了老爺子身邊,已經是下意識的順手託著老爺子的手臂:“爺爺,都數清楚了,九成九的稻穗粒數過百,都是真的。”
朱元章一下子握緊了朱允熥的手掌,用力的晃了幾下,目光直直的盯著站在自己面前,如今已經與他一般高的孫兒。
他低聲道:“真的都數清楚了?”
朱允熥點點頭,臉上的笑容更盛。
他很清楚,此刻的老爺子大抵只是三十多年前,那個還在鳳陽城外的孤莊村,為一家的生計而發愁的鄉野之民。
而一口能夠讓肚子不再嗡嗡叫的口糧,就是他每一日最夢想得到的東西。
若是當年家中能多一口糧食,地裡頭能都長出一斗稻穀。
或許,老爺子不會走進山廟之中,也不會去到軍中,更不會成為如今大明朝的洪武皇帝。
朱元章卻是忽的臉色一暗,幽幽嘆息:“來的遲了啊!來的遲了啊!”
朱允熥湊近半步,另一隻手安撫著老爺子的後背:“來的不遲,只消將法子傳下去,明歲我大明朝就是遍地豐收的場面。只需幾年,我大明再也不會有人餓死,再也不會有人賣妻賣子。”
朱元章則是瞪著眼盯著近在眼前的朱允熥,重重開口道:“你立大功了!立的是功在千秋、澤被萬民的大功德!爺爺現在只覺得,這一切都如夢似幻一般的不真實。”
這時候,袁素泰等人已經是到了近前。
朱允熥看向幾人,對著老爺子說道:“袁監正是上林苑的,爺爺若要知曉清楚,還是得問了他們才能有數。”
朱元章點點頭,再看向面前躬身低頭的袁素泰等人時,腰板不由挺直板正,目光也漸漸的鋒利了起來。
“算一算,勞山皇莊的產量,要多久能遍及大明所有的田地。”
袁素泰等人這邊也沒有立馬給出回答,而是幾人湊在一起小聲的商議了好一陣。
朱元章也沒有顯露出急躁,他反而是頗有些賞識的看了袁素泰等人一眼,而後對著朱允熥使了個眼色點點頭。
朱允熥伸頭,低聲的說了一句:“知行合一。”
朱元章便微微瞪了一眼,而後低聲道:“信口雌黃之輩,多是做不得事情的人。唯有親身經歷,知曉了前後緣由,才能辦好事情。”
聽到此言,朱允熥便默默點頭,老爺子這番話亦是知行合一。
而那頭,袁素泰等人也已經是商討出了一個定論。
隨後,由袁素泰這位上林苑監的右監正站了出來奏對。
“啟稟陛下,臣等商議之後,以為今年秋糧最多不過是應天府周遭能夠推行增產之法。”
“直隸及周邊,須得至明年春耕前方可推廣開來,夏糧增產。”
“大明邊緣諸道,需明年秋乃至後年春,才能全部推廣開。”
聽到要兩三年的功夫,才能將勞山皇莊這裡糧食增產的法子推廣到整個大明,朱元章不由的皺起眉頭。
低嘆一聲:“竟要這麼久?”
老爺子一開口,本來還在謀劃著要儘早將勞山皇莊增產之法推廣出去的袁素泰等人,心中頓時一個咯噔。
當即不安的看向了朱允熥。
朱允熥點點頭,壓壓手,示意幾人稍安勿躁。
隨後笑著對老爺子說道:“事關田地糧食,操之過急難免會出差錯。得要百姓們都真正學會了如何去用好增產的法子,才能讓我大明官倉真的裝滿了糧食。”
袁素泰立馬點頭附和道:“太孫此言不假,推行增產之法臣等萬萬不敢急切。另外,上林苑監目下對增產之事,還有一些旁的想法……”
“還有想法?”朱元章原本還沉浸在整個大明糧食增產一成左右的盛世景象之後,此時聽到這話,立馬瞪大了雙眼:“可是還能讓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