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朝廷正式授予宋柳紅三女,成為大明女官的旨意頒佈各部司衙門。
這個訊息,便以狂風般的速度,席捲了整個應天城,並開始極速的向外擴散。
尋常百姓對此自然只有八卦熱議的程度。人們好奇朝堂之上的大人物們,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又為何會開中原王朝千百年來頭一個先例。
人們更加的好奇,那三名成為當朝命官的女官,又到底是何方神聖,又長著怎樣的容貌,又有什麼本事能讓朝堂做出這樣的決定。
對於尋常人來說,朝廷讓三個女人當官,不過是多了一個可以討論好久的事情罷了。
對這些人而言,並不會產生直接的聯絡。反倒是對宋柳紅三人本身,產生濃郁的興趣。
以至於應天城中在這一天就有流言傳出。說是宋柳紅三人生的是天仙容貌,而最近皇太孫因為皇權爭鬥落敗,不光是向皇室索取了西城專案那個萬女宮,還以皇權為要求,讓皇室和朝廷同意了宋柳紅三女當官。
一個充滿色彩的八卦,就這樣在應天城裡甚囂塵上。但是。宋柳紅三女當官這件事。
卻在文官和應天城內計程車紳階層裡,掀起了巨大的浪花。朝堂之上,那些反對的理學老學究們,雖然被翟善等人壓制住,使得朝議奏請得到透過。
但並不代表這些人就會從此閉口不言。而在民間,更是對此充滿了抵制。
今天的都察院和六科廊顯得格外的繁忙。無數可以歸屬為理學中堅力量的官員們,在得到朝堂上訊息,看到旨意的時候,就紛紛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了。
大明開了千百年來的頭一遭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以前不管怎麼做。
哪怕是攤丁入畝和洪武新政這樣的事情,官員們都覺得是正常的。歷朝歷代,哪一家沒有做過革新的事情。
對於官員們而言,反對就僅僅是為了反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去反對。
這些人也最是清楚,中原千百年來,就沒有真正長久的所謂的不可更改的祖宗之法。
只是利益所在罷了。有利益的那就贊同,沒有利益甚至要割讓利益的那自然就要反對。
可是。今朝,大明要讓三個女人,成為官員階層的一員。哪怕只是官品最低的九品小女官。
那也是他們不能容忍的。這是另一回事情了。千年以來的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告訴這些人必須要堅定的反對這件事情。
無數祖宗成法,數不盡的歷朝歷代的例項,被這些人從舊紙堆裡翻了出來。
甚至有不少人,和朱允熥產生了某種意義上的默契。他們統一默契的將武曌給拎出來,準備從朱允熥的另一個角度去剖析這個問題,表明女子是不能掌握權力,不然就是大明亡國的預兆,依此來反對宋柳紅三人為官。
原本不論是支援洪武新政還是反對洪武新政的官員們,這一次都默契的站在了一起。
一場針對宋柳紅三人為官的反對之聲,正在快速的出現,並且將會有鋪天蓋地的反對奏章,將要在這些人的筆下出現,並會像前仆後繼的巨浪一樣湧進內閣中樞,衝到皇太子和皇帝面前。
“祖宗成法!”
“千古慣例!”
“此舉決不能開!”
“……”坐落在太平門外,玄武湖畔的都察院衙門裡,那些御史們憤怒的揮舞著手中翻找出來的書卷,飛揚著陳年的積灰,向在場的同僚們宣洩著心中的不滿。
都察院左都御史蔣毅,默默的端著茶杯坐在公堂之上,坐視眼前的衙門下屬做出這些舉動。
蔣毅原本是工部侍郎,在當初確定要推行洪武新政的時候,和原戶部侍郎祁著,同時做出了官位的調整。
一個成了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個當了刑部尚書。而他們當時的上頭,戶部尚書趙勉、工部尚書王儁等人則被統統趕到了瀛洲四道。
從根本上來說,蔣毅是這一場洪武新政下的政治失敗者。在當初朝廷定下,言官必須要有確鑿證據才能發起彈劾的要求之下,都察院的權柄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在後來隨著高仰止以穩定交趾道、占城道的豐功偉績返回京師,一舉踏進內閣,開始執掌三法司權柄之後。
都察院的權力和職責,就再一次受到了限制。這兩年蔣毅坐在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子上,可謂是滿心死寂。
和蔣毅一樣的。如今在都察院當差的御史們,也遠比過去更加的辛苦。
過往,他們只需要聽聞些什麼事情。又或者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