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年。
大明似乎是在一夜之間,變得讓所有人都陌生了起來。
應天府的天空,很少再能看到過去那片湛藍的天空,灰濛濛的天空層層落下,變成了應天府府庫裡白花花的稅銀。
直隸總督衙門正在如火如荼的從南直隸一十八府手上收繳權柄,應天府積攢下來的成熟工業化改革,也同時自京師向著南直隸一十八府席捲而去。
從京師出發的水泥路越修越長,已經開始在南直隸一十八府組成一張密集的路網。
工部正在雄心壯志的規劃著一項前無古人的空前工程。
他們要在工部尚書張二工的帶領下,在奔流億萬年的長江天塹上,橫架一條可以讓人們如履平地的橋樑。
技術上,河道總督衙門已經為工部積累了諸多的經驗。
黃河上游的減水壩基本已經修成,河道總督大臣潘德善在開年之後,從洛陽城為朝廷送來了整整五車河道水利道路系統的經驗總結。
白花花的銀子,金燦燦的黃金,從瀛洲四道、南域諸地發掘開採運回,自戶部手上轉變成僱傭百姓做工的錢糧。
應天府西邊的太平府正在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鋼鐵產業叢集,以長江為紐帶,上游各地產出的鋼鐵原料和鋼鐵原件,被源源不斷的運送到太平府境內。
朝廷所需的重型火炮、蒸汽機等大型鋼鐵構建,產量正在一日高過一日。
龍江造船廠下達的新型鐵甲蒸汽戰船的原料需求,也已經遞送到了太平府鋼鐵產業叢集。
成人腕臂粗的鉚釘成批次的被鍛造出來,送過太平府連線應天城的鐵路,被運抵龍江造船廠。
藉助江水帶動的水錘,整日整夜的被抬高,然後重重落下,將每一片鋼鐵鍛造到匠官們設定的標準。
這些鋼鐵片,一旦被水錘鍛造成型,就會透過江船直接送進龍江造船廠。
南直隸的百姓們已經不再單一的追求進入官辦工坊做工。
因為直隸總督衙門釋出一條全新的新政命令。
自洪武三十年九月十八日開始,凡南直隸一十八府境內做工的百姓,都將獲得一份名為養老保險的保障。
這項保障自然是有限制和要求的。
百姓們需要徹底脫離務農,至少每個月需要有二十天的白天是在官辦或者民辦工坊做工。
在達到要求之後,這些百姓需要持續或總計在工坊做工二十年,方可開始領取保障。
錢並不多,按照直隸總督衙門的前期規劃,大抵每個月能領到三百文的保障。
而這一筆錢,將完全由百姓們所在的工坊繳納,由南直隸境內稅署各分稅司負責徵收,轉移大明銀號統籌投入地方上的各項商業投資中。
在經歷了鄒學玉的上一次摧殘之後,南直隸的商賈們已經徹底擺爛了。
他們這個時候要是從南直隸搬走的話,說不得又要再被官府狠狠的徵收一筆不知道什麼名頭的稅款。
而每個月只要給那些工人們繳納一百文的養老保險,算一算也不至於讓自己虧本,除了老老實實的開始執行總督衙門的行政命令之後,這些人倒也是開始琢磨著該如何逃避這條規定。
大明正在從南直隸開始,逐漸成為人們過去無法理解和設想的模樣。
就在鄒學玉大開大合推行南直隸各項改革的同時,之前早就確定下來的直隸總督衙門以下各級官府吏員考核,也終於是推上日程。
按照鄒總督的意思,八月初十是個好日子,整個南直隸府縣官府,包括轉運司、兩淮督鹽轉運使司、漕運司都需要參與考核。
為此,好幾個南直隸的轉運司聯名督鹽轉運使司、漕運司上奏內閣,反對直隸總督衙門這樣無理的要求。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
這幾個衙門過去一直都屬於朝廷直接管轄的。
各轉運司的設立,是為了朝廷排程錢糧之用。兩淮督鹽轉運使司則是干係著兩淮地區,每年價值數百萬兩食鹽的營生。而漕運,更是牢牢的維繫著帝國北方的糧草物資。
這些衙門,在過去要麼是歸戶部管理,要麼就是直接受皇帝任命。
現在鄒學玉一口氣,要將這些衙門裡的吏員都納入到南直隸吏員考核之中。
這些衙門自然是異口同聲的反對。
只是奏章送進了內閣,很快就被打了回來。
上來還留下了內閣首輔和次輔的聯名批註,要求這些衙門主官牢記直隸總督衙門設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