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價值三十萬兩的朱允炆(2 / 3)

小說: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麵

的書信。

如今已經確定白蓮教流竄於鳳陽城中,還與炆廢人有過聯絡。後面這些書信,則更是將一個龐大的群體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鳳陽知府在顫巍巍的低著頭看這等大逆不道的書信。

朱允熥則是歪頭看向一旁的高仰止:“你說,接下來這些書信,又會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朝廷這兩年動了很多人的利益。

像白蓮教這種無孔不入的,便是沒有事也會摻上一腳。而那些被觸動了利益的,則更會緊張於未來。

他們習慣於提前下注,提前籌備後手。

哪怕最終會是賠本的買賣。

高仰止眉頭緊鎖,他將這幾年朝廷的各項革新政令,以及觸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在心中盤了一遭。

年輕的內閣大臣,不由心中一驚。

朝廷的敵人真多啊!

“北邊。”

盤索了好一陣,高仰止給出了一個大致的方位。

說完之後,高仰止低頭看了一眼跟前的丘鳳珍,見到對方愣了一下,想要抬頭卻又止住,便知道自己不曾說過。

朱允熥笑了笑:“倒是與我猜測一般。”

“我……臣也知道了!”

白玉秀在一旁忽的低呼一聲,瞪大了雙眼,反應過來太孫就在眼前,立馬合上嘴,小聲嘀咕道:“洪武三年開中制……”

朱允熥和高仰止對視一眼,兩人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二十五年前,也就是洪武三年。

當時大明剛剛開國三年,天下尚未平定,便是南邊數道還盤踞著前元的餘孽。

朝廷為了穩定國家,保障地方軍馬,尤其是剛剛設立的九邊防線軍隊保障,和山西道等地的商人們達成了一個將會貫穿整個大明未來,影響到整個帝國的協議。

開中制。

開中制的本意,是透過臨近九邊的山西道商人們,保障九邊軍馬的糧草物資。

京師應天地處江南,遠離九邊,路途遙遠。

朝廷每一次的糧草軍械運送,在路上就要損耗過半,一石的糧食運到九邊,或許只能剩下半數。

為了保證軍隊在九邊戍守不會餓著肚子,減輕朝廷的負擔。

朝廷拿出官鹽販賣的合法地位,給予山西道的商人們。

而山西道的商人們,則是以此獲得河東鹽池的鹽引,替補朝廷的作用,為九邊大同、居庸關等邊關重鎮輸送糧草物資。

自洪武三年開中制施行以來,朝廷每歲能在九邊糧草糧草物資一事上,節省超過五百萬旦的支出,且能就地及時保證九邊邊軍的糧草供應。

朝廷與山西道商賈達成的這一協議,本意是好的。

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卻有著無數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

而山西道的商人,亦是由來已久,源遠流長。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贊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山西道晉南地區的商人們,自先秦時期便已經開始了行商天下。

到隋唐時期,晉州、潞州、澤州等地更是出現大規模的商業城鎮。

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為北都,跨汾河兩岸,商業繁榮。

韓愈有詩云:朗朗聞街鼓,晨起似朝時。

再到前宋之時,因國家邊境軍防需要,朝廷需要大量戰馬來保證軍隊戰力,前宋從遼國大量購買戰馬。而這一階段,山西道的商人們,再一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邊州置榷場,與藩人互市,沿邊商人深入戒界與外貿易。

雖然前宋後來擔心縱容下去會危機朝堂政權,屢次下令禁止互市邊貿,但地方上卻早已積重難返,人人只顧眼前的利益。

到了本朝,開中制的施行,亦有二十年之久。

山西道的商人們,早已將觸手從朝廷一開始允許的河東鹽池,延伸到了江淮鹽場等處。

並且,這些本就富甲一方的大商賈,在結束了前元末年動亂之後,僅僅是二十年的時間,就再一次的積攢起了巨量的財富。

要知財帛動人心。

有了錢財的山西道商賈們,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自然會使處各種手段來確保如今握在手中的財富,並且還要確保賺取更多的財富。

而手握九邊重鎮數十萬大軍糧草供應的山西道商人們,會將手中的權柄運用到極致。

“引兵入關!”

丘鳳珍忽的驚呼一聲,兩手一顫,滿手的信件嘩啦啦灑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