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錦衣衛擴充,反對派集會(1 / 3)

小說:大明嫡子 作者:肉絲米麵

皇帝永遠都是皇帝。即便是說出過禪讓的皇帝,他依舊是一個帝國掌握最高權柄的主宰者。

朱元章僅僅只是坐在那張毫無凋鏤的紫木椅上,周身卻已經是散逸著澹澹的殺氣。

“那人些,是要藉機攻訐新政吧。”哼。朱元章目光鄙夷的說了一句,隨即冷哼一聲,充斥著不屑和輕蔑。

解縉點點頭,卻沒有立馬開口。皇帝的威壓實在太重,而內閣並不希望在朝野上下製造大範圍的殺戮。

可對於皇帝來說,殺戮永遠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選項。尤其是一位開國的皇帝。

尤其這位皇帝的擁護者,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功勳將領們。大明朝堂已經在皇帝的龍威下,臣服了整整二十八年,所有人都清楚只要皇帝不死,這樣的局面便永遠都不會改變。

“嗯?”朱元章又發出一聲。解縉眉目一抖:“回陛下,確實如此。”

“嗯。”皇帝這一次輕嗯了一聲,便向後一靠,目光中帶著審閱。任亨泰向後挪了一步,這些事情在來時的路上便已經說過,自己能省一些口舌之力,讓解大紳去奏對,他是樂意的。

解縉梳理了一下思路,輕聲開口道:“臣等以為,不論是中都的事情,還是河南道的事情,若是深究起來,或許是要聯絡起來,放在一塊兒議的。如今國家正在推行新政,政令如火如荼,百姓反響熱烈。而在洪武新政之前,朝廷自洪武二十四年開始,推行天下近兩千座驛站改制,便已然是走上了推行新政的路子。這些年,朝廷大大小小的已經辦了不少的事情。這其中牽涉到多少人的利益?利了多少人又損了多少人?朝廷雖然向來嚴肅,可是地方上卻不可能徹底肅清。天底下,當真萬事皆安了嗎?臣等以為,只是那些人藏得更深了。這一次兩道急奏入京,不論是廢廣陵郡王不見蹤跡,亦或是朝廷耗費無數錢糧方才初步築造取來的減水壩、攔水壩被毀,臣等以為定然是有一隻黑手在背後推動。”

“既然爾等幾人已經議過,這隻黑手又在何處?”朱元章目光冷冽,眼神中泛起一縷幽光。

解縉停頓,遲疑了一下。一個很不對勁的想法,忽然在他的腦袋裡生出。

難道陛下早就已經查明瞭,今日方才報送進京的急奏背後的緣由?不會吧!

解縉吞嚥了一口唾沫,方才繼續道:“有鑑於國初之局,參照今次中都封城清剿奸佞一事。內閣以為,此事乃是白蓮教社與山西道晉商所為。”呵!

朱元章發出了一聲冷笑,手掌拍了拍扶手:“國初百廢俱興,諸事艱難。俺們當初趕走元人,一路趕到了長城以北,可是天下卻並未曾安寧。各處還盤踞著不少的元賊餘孽疑惑是國初的那些不願臣服的起義軍。朝廷艱難啊,那時候國庫裡進去一斗的糧食,卻要發出去三斗的錢糧。處處都要人,處處都需要有人盯著。朝廷給元賊趕出了長城以北,可是九邊還不曾穩定下來。洪武三年,俺不得不為邊軍考量,給了山西道晉商那一份開中制。這些年,倒是叫他們攢下了富可敵國的錢財了!”開中制的施行,實在是難以評說優劣。

解縉也難以在此刻公正的評價開中制的功過。但如同皇帝所說,開中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在國初那等惡劣的處境之下,朝廷和山西道的晉商們達成了一份以開中製為核心的邊軍錢糧運輸協議。

這一份協議,徹底的保障了朝廷數十萬邊軍,能夠一直駐守在長城內外,將當時還勢大的前元餘孽給擋在長城外面。

可是壞處也同樣明顯。整個河東鹽池,在洪武三年隨著開中制的施行,便盡數落入晉商手中,這些年更是隨著晉商們積攢下大把的財富,已經開始將手伸向了江淮鹽場。

開中制已經不符合如今國家的國情了。解縉的心頭生出了一份要中斷開中制的念頭。

而朱元章的聲音,也已經繼續鑽進他眼前三位內閣大臣的耳中。

“俺老了,看到的東西也就多了。天下間蠅營狗苟之事,不勝凡舉。這些人當初是幫了俺一把,卻也鑽了國家的空子。他們是有錢了,可他們的手也伸到了不該去的地方!這些年,俺一直在忍著,唯恐九邊那數十萬的將士們餓了肚子,與敵廝殺的時候穿著單衣,握著捲刃的刀。俺一忍再忍,可他們卻一步一步的試探著朕!”皇帝終於是將心中的怒火發洩了出來。

解縉立馬躬身頷首:“陛下息怒,國家施政,向來是審時度勢。國初朝廷不易,自是要用他們襄助。此等助力,朝廷也不曾忘了。只是世人多俗欲,掌控不得,便會貪念橫生。如今國家倉稟實,錢糧無數,每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