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解縉現在已經知道該如何解決西部鐵路建設,最後的難處了。
但他還是按照高仰止說的,去尋朱允熥。
畢竟解縉思來想去,這件事情不單單是要在內閣過一趟閣議,最重要的還是得要將這件事情由太孫先提出來為好。
若是他解縉強行搬遷百姓祖墳,那麼這件事情他勢必會一口咬定不關任何人的事情,是他一人所為。
但朝廷開恩,皇帝下旨,為百姓遷墳,那就是國家體恤百姓,給與百姓以隆恩,這件事也就成了皇家展示天家恩德的事情了。
他解縉雖說是大明的內閣大臣,但有些事情還是要分一個先後上下尊卑的。
朱允熥卻沒想到,解縉竟然會想出這麼個法子,仔細的斟酌了一番前後,覺得想要破除百姓心中那個問題,恐怕還要很久,但能讓百姓不覺得鐵路是什麼洪水猛獸,而阻攔鐵路建設,這倒確實是個好法子。
“解閣倒是想的好法子,皇家旨意,恩於百姓,西部鐵路建設的最後一個難點,現在已經迎刃而解了。”
解縉不敢居功,開口坦白道:“回殿下,這哪是臣想到的。若當真是臣能想出來,前些日子也不會因為這件事情,急的都上了火。”
朱允熥端著茶杯,輕輕的喝了一口,面露好奇:“哦?如此說來,這個法子不是解閣想到的,那是誰想出來的。”
他近來先是在忙著直隸道以及圍繞應天城所建設的基礎工業發展,然後就轉到西南土司徹底改土歸流的事情上,對解縉和內閣那邊的事情確實甚少過問。
解縉笑笑:“也不是旁人,是春風他想出來的。春風說,殿下昔年在朝堂之上提出,要朝廷在鐘山為我大明功勳修建陵寢,又在城外修建功臣陵。
此舉一開,滿朝文武欣喜。
如今西北地方百姓因鐵路過境祖墳,而不滿朝廷欲要修建西部鐵路,溝通西域。則可效仿殿下昔年之故,在西北地方上建造陵墓,督造功德牌坊,官員吏目清明冬至祭奠,百姓心中的不滿必然會消除。
臣想著這倒是個好法子,便來與殿下商議。”
朱允熥雙手捧著茶杯,目光深邃的盯著面前恭恭敬敬的解縉。
他的臉上微微一笑。
“法子是個好法子,讓老爺子降旨也不難,每座陵園都打造功德牌坊也不是不可,便是叫了地方上那些個官吏每逢清明冬至入園祭奠,也只要朝廷一道旨意的事情。”
朱允熥輕聲開口,目光則是默默的盯著解縉:“只是啊,雖說這樣做是為了西部鐵路,但既然要做這件事情,那麼何不如便將這件事情給做到極好,叫百姓挑不出半點毛病,更不能讓百姓覺著朝廷只是因為西部鐵路才會如此做。”
解縉小心的上前一步。
“殿下的意思是?”
朱允熥笑笑:“叫了欽天監的人,並上僧錄司、道錄司協辦,請佛道兩門大師,讓西北鐵路沿線走一趟。勘探出風水上佳的地方,先辦上水陸法會,便說是應朝廷之意為風水之地開光,為百姓祖墳積攢陰德,打造福地。
再立一個有別於清明、端午的祭奠之日,凡地方官民皆可入園祭奠,專為園內亡者祈福。
朝廷再下一道旨意,往後每逢清明、冬至、祭奠日,西部鐵路沿線停運火車,轉為運送沿線遷墳百姓,入陵園祭奠先祖。
如此,便是離著陵園較遠的遷墳百姓,也可方便祭奠先祖。不會出現讓百姓遷了墳,就此便祭奠不上自家先祖了。
陵園外,每年這三日由朝廷出錢,置辦祭奠所需香燭、紙錢,讓百姓也可節省些。”
細。
解縉聽得是兩眼放大。
他原本覺得,只要在西部鐵路沿線建造陵園,就可以解決沿線百姓阻止鐵路修建的問題。
但現在經由朱允熥這般補充。
他覺得自己便是那些百姓,也再沒有半點理由可以拒絕的了。
除了清明端午之外,朝廷還要另外選定一個日子作為祭奠日。更是每年這三天都停運西部鐵路,專門讓那些百姓去祭奠先祖。
還有免費的香燭、紙錢。
這一樣樣可是細緻入微,將百姓可能的麻煩事都給想到了。
朱允熥放下茶杯,瞧著面前啞口無言的解縉,只是微微一笑。
“解閣回內閣起一道奏章吧,到時候叫人送到孤這裡來,孤回頭便轉呈陛下親閱。”
解縉抱拳躬身。
“臣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