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的神色很莊重。
讓人很難將此刻的他,和大明朝那位桀驁霸道的涼國公聯絡在一起。
藍玉抬頭看向坐在上首位置的朱允熥,語氣沉重:“殿下,老臣今年業已年愈五十,從年三十餘年,大小戰役上百場。臣不知自己幾載或是戰死疆場,或是病死家中。
臣這一生沒有旁的宏偉大願,只希望能在尚可駕馬提刀的時候,多為大明殺幾個敵人。
此番朝廷舉國之力北伐,欲求一舉蕩平為禍中原千年之賊子。臣老矣,卻亦如古之廉頗,飯可添肚,手可捉敵。
若殿下不棄,臣不求能獨領一路,便是開戰之際,臣能為殿下牽馬墜蹬,亦可慰藉老臣存世不多之願景。”
藍玉的聲音很清晰,傳入偏殿席間每個人的耳中。
今日代王府設宴,非是獨開一席。
北巡行在文武官員,大同城文武官員,皆是在場。
酒席十數桌,文臣武將雲集。
這其間,不少軍中將領,耳中聽著涼國公的請願,面上紛紛流露出複雜的神色。
朝廷要北伐固然要動用龐大的軍隊出關作戰,但後方也是要留下足夠的力量為前出的大軍守好後方,不叫敵軍有繞道偷襲的可能。
那麼誰能領軍前出與敵人作戰,誰又要留守後方和糧道。
而前出作戰和留守後方,所產生的功勞自然是不同的。
這就在軍中出現了需要爭奪的情況。
隨著藍玉率先開口請戰。
短暫的安靜之後。
第一位軍中將領站起了身,步伐沉穩的走到了主桌前,在藍玉背後亦是單膝著地。
“臣,亦請戰。”
有了第一個人,後面的事情就變得更加自然起來。
一名名軍中將領站了出來,走到藍玉背後,面朝朱允熥單膝著地,言出請戰。
大明已經立國近三十年。
這些年,軍中發生了很多的改變。
而當初追隨著皇帝南征北戰的軍中將領們,也漸漸的上了年紀,到了人生之中最後的年華。
當朝廷定下舉國北伐的事情之後,軍中很多人原本已經沉寂下來的心,便再一次的活絡了起來。
在很多人看來,這一次或許就是他們最後一次為大明,而奮力一戰的時候了。
大軍北上前出三千里不返,誓要蕩清草原。
沒有人願意錯過這一次的機會。
朱桂輕咳了一聲,目光從面前跪了一地的將領們臉上掃過。
他最後看向朱允熥,低聲道:“其實不單是大同府,整個九邊諸鎮,此刻皆以人心向戰。”
藍玉則是再一次開口道:“老臣不求戰功,只求上陣!便是為國捐軀,亦在所不惜!”
“臣等亦如此。”
代王府偏殿之內,響起一片。
朱允熥目光閃爍,緩緩站起身。
這些能在此處的將領,皆是軍中統領一方的人物。
這些人的請求,他不能忽視。
朱允熥繞過桌子,走到了藍玉面前,亦如今日在城中遇到對方的時候一樣,他緩緩彎腰,伸出雙手將藍玉攙扶起來。
“諸軍向戰,孤心甚慰。”
朱允熥開口之後,繼續說道:“此番國戰,成敗如何皆需依仗爾等,朝廷明曉,孤亦清楚。哪一路兵馬北上前出作戰,又有哪一路需要留守糧道和後方,朝廷自會著重考量。
老將乃國家的根基,年輕人亦是國家之未來。
孤以為,此番前出北伐草原,當是要新老搭配,國家方可代代而傳。”
朱允熥說了很多,但他也清楚自己其實什麼都沒說。
藍玉有些猶豫。
皇太孫的意思很簡單,朝廷不可能完全讓軍中的老將們齊齊上陣。
取誰上陣,朝廷那邊大概另有決斷。
朱允熥注視著面帶猶豫的藍玉,微微一笑道:“草原很大,而大明之外也很大。此戰之後,我大明亦非就此讓大軍解甲歸田。
此戰若是在朝廷預期之中,則接下來朝廷必然還要持續用兵,為我大明打下一個大大的盛世。”
他的腳步開始挪動起來,在面前這些跪地請戰的老將們身邊走動著。
每一步,朱允熥都會伸手拍一拍這些將領們的肩頭,讓其站起。
而他則是在人群中輕聲說道:“所以孤希望,爾等若是上陣,不可輕易莽撞行事,國家往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