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掃地的防空武器,也是讓美國十分忌憚的存在。
中情局就認為,安派背後必定有匿名黨的影子,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他們,才擁有這種超人一等的科技。
綜合以上考慮,美國對待安派的問題,仍需要慎重。
所以奧觀海說了一大堆讓阿德南放心的話,卻始終沒有扯到美國出兵的問題上,讓阿德南很著急。
等到吊足了胃口後,拿夠了利益的美國人終於表示:“我們可以提供f35戰機以及配套的駕駛服務,支援你方。”
阿德南不笨,他聽明白了,美國不想公開介入,但沒表示不會透過別的途徑。他放心了很多:“價格和數量方面,都可以商量。”
……
而科威特也有自己的說辭。
它們對外強調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首先沙特是邪惡的入侵者,自由勇敢的國防軍擊退了它們,俘虜了一千多人,但己方損失也不小!
更嚴重的是,控制海夫吉和周邊地區的武裝,並不是科威特軍隊。它們是一支不滿沙特統治的地方武裝,現在佔據了油田,嚴重影響到了科威特的開採活動!
所以它們要求:沙特必須要為這系列事件負全部責任,首先是非法入侵和戰爭的賠償;然後是一千多名俘虜的賠償金(贖金);最後是油田停產的賠償。
訊息一出,各界又熱鬧了。
人們紛紛意識到,科威特的幕後人很聰明!
因為反擊入侵的理由光明正大,哪怕沙特損失再嚴重,在世界上都站得住腳跟——防禦自己家園,難道還是錯的?
但如果科威特再派軍隊入侵沙特境內,控制海夫吉的話,這場爭端就可以說是雙邊的領土戰爭,於道理上就不同了。
科威特雖然擊退了沙特的攻勢,但裝備消耗也非常大,國土還很小,只要沙特調整過來,在邊境部署火炮,幾十公里外發起狂轟濫炸,科威特不死也殘。
它背後的安派國家,也都在發展中,尚未有足夠力量支援雙邊戰爭。它們仍沒有正面抗衡沙特的實力。
所以“地區武裝”的藉口就非常聰明,我們沒有入侵沙特,也沒有佔據任何一寸土地,我們也是受害者!
地區武裝就活躍在那裡我也沒辦法!
它們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導彈,謹防沙特軍機的入侵;使用著繳獲的裝甲車輛,防止沙特地面火炮的吊打。
有了這麼一層“緩衝帶”,沙特今後的進攻將更難進行。而幕後的安派,可以不斷的支援兵力、裝備,游擊戰頑抗到底。
若今後沙特的攻勢很激烈,地區武裝就可以逃向伊拉克、科威特,等到時機恰當後,他們再重新現身,繼續靈活作戰。
“科威特佔領了海夫吉”和“地區武裝控制海夫吉”的意義絕對不同,後者顯然對科威特、對安派的戰術更靈活。
科威特現在可以高呼其“受害者”的身份,暗地裡支援安派佔據海夫吉。它們佔據了道德高點,又握緊了勝利果實,還集結了沙特境內的安派武裝。
堪稱一石多鳥的勝利。
==
ps:推薦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