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沙特南邊的葉門,反對派武裝也獲得了包括伊朗、伊拉克在內的支援,前陣子還有對地導彈斬首了沙特指揮官,再次跌破眼球。
連續兩邊戰鬥失利,一方面是空軍根本無法涉足的科威特,另一方面是狂轟濫炸也打不倒的葉門游擊隊,沙特的地面部隊完全沒有勇氣發起進攻。
更要命的是國內的安派正在揭竿起義,反對原教旨主義的聲浪不斷,這兩幫人——原教旨主義者和世俗化安派,簡直水火不相容。
面對這一大堆棘手的問題,沙特疲於應付,更是聽說伊拉克打算派遣更多部隊參與,王爺們就不樂意了。
當局跟美國人溝通,表態:“如果沙特局勢失去控制,安派必將執掌波斯灣,你們建立的石油政權、對中俄的圍堵戰略,絕對失敗。”
美國的新任總統馬克西姆·沃特爾與沙特國王進行對話,媒體對外訊號為這位女總統展開與沙特關係的蜜月期。
雖然沙特一直沒有反美,但近年來的關係起起伏伏,前任總統決定“不參與,但幕後支援”的行為,並沒有讓沙特滿意。
剛剛坐上總統寶座的沃特爾,終於將前任穩妥走完任期的風格拋棄了,正如這個老女人在政壇上所表現的強勢、聰明和政客特有的狡詐善變的性格,她對中東的問題,代表著美國的強硬麵。
她表示:“美國一定會加大對中東盟友的支援,並且會動用西方、國際的力量去調停這場爭端,必要時美國會給予更深程度的保護,就如同我們當年合作擊退科威特的侵略者一樣(海灣戰爭)。”
沃特爾的態度便也是美國新任內閣的態度——他們幾乎都認同她,不認同的也早就被清理乾淨,沃特爾容不得反對者和前任的幕僚。
當然美國的考慮並不是衝動,因為安派的崛起確確實實威脅到了他們的中東利益,無論是抱團聯合或者是反對以色列,都不是美國能容忍的。
安派已經滲透了足夠多的國家,伊拉克、敘利亞、科威特、埃及,以及將來可能會的伊朗……那麼沙特的位置就尤為關鍵了。
建立在這種情況下,利益讓沃特爾政府必須支援沙特,強勢介入表態要調停、和談是他們的第一步。
沙特在內部混亂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對外順利作戰的,暫時停戰後,才能夠更好的壯大沙特的“棋子”分量,然後再拉攏其它反對安派的國家。
所以美國帶上了北約各國,對安派施加壓力,就差要宣告北約參戰後,安派不得不停止攻勢。
安派還沒有力量跟北約叫板,加上安揚也需要時間去發展,所以發出了幾聲無關緊要的不滿後,就如願坐到談判桌前。
停戰也正是安揚的目的,平靜半年,安派就壯大一倍;平靜一年,安派將鑄造強大的聯盟。
沙特需要時間,安揚何嘗不是?
所以談判桌上的和解,雙方都有誠意。然而在具體內容上,安派方面的斤斤計較,分歧則非常多,時間拖得很長。
安揚也有空閒給了指示,停戰和談是必定的,身為管理者,沒有必要他也不想發動戰爭。
時間就爭取拖延更長一些,他正準備前往伊朗,處理安派在它境內崛起的問題,再打造中東國家的安派聯盟。
強大的聯盟必然會讓西方有所忌憚,如果能保持一種勢均力敵的平穩,安派的種子繼續發芽,就能達到有序的標準。
==
ps:稍晚還有一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