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就已經老實跪下,戰戰兢兢的等待咸豐大帝的雷霆之怒。
對這些官員來說還好,咸豐大帝已經在僧王爺的身上發夠了脾氣,被安德海攙上金鑾殿時已經連吼都已經吼不出來,只能是沙啞著嗓子問道:“眾位愛卿,僧格林沁喪師辱國,兵敗通州,英夷和法夷的洋兵距離京城已經只有十幾里路程,隨時可能兵臨北京城下,接下來如何是好,諸位愛卿可有什麼應對之策?”
死一般的寧靜,文武百官都是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咸豐大帝見了火氣又起,忍不住提高聲音喝道:“難道就沒有一個人願意為朕分憂麼?”
“臣等萬死!”
百官一起叩首,然後領班軍機彭蘊章才小心翼翼的說道:“皇上,事到如今,除了再次招撫之外,已經再無他法。”
“話雖有理,但洋人會接受朕的招撫嗎?”
咸豐大帝又問,彭蘊章無言可對,只能是磕頭說道:“臣也沒辦法,只能是儘量試一試。”
咸豐大帝猶豫的時候,那邊的綿愉綿老郡王卻跳了出來,大聲說道:“皇上,京城禁軍尚有兩萬餘人,豐臺大營也還有精兵一萬六千餘人,另外再加上僧格林沁帶回來的兵馬,可以發動參戰的京城百姓,足以和洋人一戰!臣等誓死保衛北京,保衛大清江山!”
咸豐大帝又有一些心動,盤算著問道:“但如果還是擋不住洋人怎麼辦?”
“這……。”綿老郡王猶豫了,半晌才硬著頭皮回答道:“那就和洋人血戰到底,還洋鬼子同歸於盡!”
咸豐大帝翻白眼,心說你綿老頭享夠了福倒是願意和洋人同歸於盡,但朕才二十九歲,還捨不得死!更不想象崇禎一樣,吊死在煤山那棵歪脖子樹上!
金鑾殿上有的是心眼活泛的人,見咸豐大帝神色不悅,馬上就有不少人猜出了他的心思是不敢和洋人拼,內務府總管寶鋆還靈機一動,磕首說道:“主子,奴才有一計,或許可收兩全之效。”
“說來聽聽。”
咸豐大帝有氣無力的問,結果寶鋆的回答卻讓咸豐大帝的眼睛一亮——寶鋆磕頭答道:“奴才奏請皇上北狩熱河或者盛京,暫時離開京城。以重臣留守京師,主持京城防務及招撫方略,如此一來,不管洋人是否接受招撫,洋兵是否攻打京城,皇上都可以確保安全無虞。”
寶鋆的話還沒有說完,金鑾殿上就已經是一片喧譁,無數臣子憤怒質問道:“這個時候請皇上北狩,那京城怎麼辦?大清江山怎麼辦?皇上遠離京城,京城又被洋鬼子包圍,軍機六部還如何管理地方省份?各省督撫又如何能與皇上取得聯絡?大清的賦稅、人事、軍務和政務,又如何處理?簡直荒唐!”
成為眾夫所指的寶鋆一聲不吭,更毫無懼色,因為寶鋆早就看出來咸豐大帝不敢留在京城等死,就算不接受自己的奏請也不會把自己怎麼樣。結果也不出寶鋆所料,咸豐大帝盤算了片刻後,果然點了點頭,說道:“寶愛卿所言,正合朕意。朕北狩之後,京師守軍便可不必顧忌朕的安危,可以心無旁騖的守城作戰,迫使洋夷早日接受招撫。”
“皇上,那大清江山怎麼辦?”無數的文武官員驚叫問道。
“暫時就交給地方督撫替朕治理吧。”咸豐大帝想都不想就回答道:“再說了,朕到了行宮之後,還不是照樣可以管理地方,署理國事?我大清的康熙帝和乾隆帝也時常南巡北狩,大清江山還不是照樣安然無恙?”
在場但凡對咸豐大帝還有一點忠心的,就沒有一個不是目瞪口呆,心中慘叫,“天哪?皇上,虧你還有臉和康熙爺乾隆爺比?他們南巡北狩的時候,大清的江山有現在這麼亂麼?”
文武百官再怎麼反對這個餿主意也沒用,貪生怕死絕不在僧王爺之下的咸豐大帝把手一揮,當場拍板道:“就這麼定了!朕北狩熱河,惠郡王綿愉封惠親王,負責主持京城防務,惇勤親王奕誴和醇親王奕譞監國,封正副議和大臣,主持招撫。”
百官再次喧譁,其中被點名留守京城的奕誴和奕譞兩兄弟更是心中大怒,一起在心裡嘀咕道:“四哥,你夠狠啊,你自己跑到熱河逃命,讓我們哥倆留下來給洋人宰?”
再次斷然拒絕了直諫官員請求自己重新考慮的提議後,咸豐大帝看了一眼被侍衛押在金鑾殿旁邊的僧王爺,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僧格林沁喪師辱國,罪當斬首,念其之前薄有微功,暫時留下項上人頭!拔三眼花翎,奪爵罷官,仍留原職戴罪立功,輔助惠親王守衛京城!”
僧王爺一聽大喜,趕緊向咸豐大帝連連磕頭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