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了就要嘗試下當地的食物,服務生過來問兩人點什麼的時候,兩人直接就點了這個火鍋,意外的是每家店裡都有懂中文的服務生,問了服務生才知道這是韓國的餃子鍋,鍋裡浮的像包子一樣巨大的東西其實是韓國的餃子,並不是包子,等火鍋端上來的時候,雨霏也看清楚了,這種韓國餃子長得跟包子有一定的區別,上邊沒有包子褶,嚴格說來它其實更像是中國的大號餛飩,不過,是沒有邊兒的餛飩,只有中間那顆圓圓的部分。
鍋開以後,兩人都好奇的先盛了個餃子到碟子裡,咬開一看裡邊是菜肉餡的,好象是豬肉配的什麼蔬菜,吃起來很清淡,味道尚可,除了這幾顆巨大的餃子,鍋裡剩下的就是一些蒿子稈和茼蒿之類的青菜,然後就是一鍋清水,兩人都甚感無語,韓國人民天天吃這些東西,能吃飽麼,反正兩人又沒吃飽……
因為餃子鍋味道寡淡,雲裳和雨霏吃了點泡菜,覺得有些口渴,飯店裡本地人喝水一年四季都是冷水,飯店為了適應中國遊客的習慣還特意增加了飲水機提供熱水,出去的時候雲裳接了一杯放到了車裡,在路邊的一家小店裡看有賣濟州島特色的那種矮墩墩的塑膠瓶裝香蕉牛奶,兩人好奇買了兩瓶,開啟嚐了嚐,香蕉的味道很濃郁,而且並不太甜,意外的好喝。
吃完飯休息了一會兒,兩人趕往下一個去處,鳥島跨海大橋,這也是網友們推薦的景點,來了之後看了下才知道,這個橋並不長,大約有一兩百米?說是跨海,也遠不是在大海中間,只是連線岸邊和不遠處一個小小的島的一個橋而已,橋下甚至都沒有海水,兩人從橋上走了一圈,海風特別大,吹得人東倒西歪,也沒有太多可看的景點,對面的鳥島上滿是鬱郁叢叢的樹木,確實偶爾地聽見一些不知名的鳥叫聲,但樹木太過茂密,無法近距離看到鳥,兩人轉了一圈就離開了。
下一站,自然民俗博物館。這裡是對濟州島的形成、發展、民俗、物種等綜合歷史的一個整體展現,兩邊的展示框裡放了很多濟州島周邊海域盛產的海產品,各種魚類、貝類等的標本,還有一些動植物標本。
比較有意思的是島上原住民風格的部分,原來濟州島的舊時是一個極度男尊女卑的地方,這裡實行一夫多妻制,男子不做工、不養家,女子負責下海捕撈海產品貼補家用,幫男人生孩子養家、做家務,男子只負責傳宗接代,女人在這裡沒有一點地位,如果生不出兒子生活更慘,據說一直到了70年代末韓國才出臺法律廢除了這裡的一妻多妻制,也真是亮瞎了雨霏和雲裳的眼,怪不得傳聞說這裡的女性多數選擇嫁到島外、國外的,這麼下去,女人早晚都跑光。
這裡的民俗都是用的場景式雕塑,很形象,從頭到尾全部走一圈也基本瞭解了濟州島的整個歷史,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看完這裡,兩人去了韓服體驗館,穿上色採豔麗的高腰長裙和小夾衫拍照玩了一會兒,接著去了泡菜體驗學校,有老師親手教怎麼製作泡菜,本來雲裳對這個專案很感興趣,以為會像電視裡演的那樣,一個大大的露天院子裡,一排排擺滿了巨大的泡菜罈子,然後跟著老師用一大盆一大盆的大白菜和一大桶一大桶的辣椒粉去做泡菜……
結果到了才知道,這是一個只能容納十幾個人的小教室而已,也沒有什麼泡菜罈子,一切都為遊客準備好了,只有一排排桌上放的兩片白菜葉子和一小攤辣椒醬,遊客接老師說的把辣椒醬抹到白菜葉子上一圈就完成了,整個過程不過幾分種,雲裳大感失望。
做完泡菜以後是下午四點多了,雨霏打算帶雲裳去體驗一下韓國特有的汗蒸,兩人開車來到一家汗蒸館,買了門票領了衣服之後先衝了個澡,之後換上汗蒸館的短褲短袖汗蒸服進了汗蒸區。
據說韓式汗蒸歷史很悠久,是將黃泥和各種石頭加溫形成溫度較高的封閉式空間,人們可以在高溫室內或坐或躺,有驅風袪寒、暖體活血、溫膚靚顏、出汗排毒的功效,這家汗蒸館一共有四個不同溫度的房間,一開始雲裳也沒注意,直接拉著雨霏進一個鋪滿白色小石頭的房間,結果剛一進門便被地上滾燙的石頭燙得跳起腳來,有幾名在房間裡正躺著休息的客人被兩人的動作搞得忍不住輕輕的笑了起來。
兩人狼狽不堪的逃離這個房間,出來以後才看到原來這是溫度最高的一間,雨霏看了眼真空穿著寬鬆肥大的t恤和大褲衩的雲裳,雲裳小小的身體套在這大大的衣服裡特別搞笑,雨霏:“寶寶,你穿這衣服醜死了,光腿上這件肥大的褲衩都能把你裝起來。”
雲裳:“沒辦法了,這已經是小號了,沒你的身高腿長,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