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藍賀的吐槽功力再次得到證明,緊繃的氣氛也沒有因此鬆懈。
大概是在場所有人都有了一個共同認知,不管看起來多像人類,在他們眼前的都遠超他們想象可以描述,完全處於不同次元的存在。
殺死他們甚至並不需要費多大力氣,稍微動一下念頭就足夠了。
……或者說恰恰相反,控制住自己的力量不外溢進而‘吃’掉他們,反倒是比較耗費精力的一件事。
超乎語言跟想象力的工具抓住所有人,讓他們不能動彈。這是出自一種自保的應激反應,也是一種大腦快速運轉做出潛意識判斷的結果。
順從,不見得就能生;違背,不見得就會死。這東西有人類難以理解的,它自己的邏輯跟行為準則;面對它的時候就像面對命運強加給你的一切時一樣無力,因為你知道掙扎與否不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完全不是一個次元,太超過了。’
早已離開危險地帶的顧傑,正透過監視攝像看到整個發展近況。其他的監視器早壞掉,這臺是他特殊處理設定過的。
顧傑雖然沒有實際接觸過其他高緯存在的經歷,但是從他所收集的資料跟史實來看,就算同處於高維,‘那個’也相當特殊。
拋開維度不看,從生物學角度來講,越是舒適的生存環境越容易讓物種退化,越是強大的沒有天敵,越是慵懶難以進化。
簡單來說,強大沒有天敵,又能隨時獲取到食物的物種,根本沒必要進化出天才頭腦,或者超凡速度之類,因為對於他的生存來說這是沒有必要的能量浪費。
但是干涉的存在顛覆這一理念,這就非常奇怪了。以它的強大程度完全不應該進化出智慧,因為這對它來說並非生存所必須。
直到今天,顧傑終於明白為什麼會有如此相互矛盾的現象。
“並不是個體,而是群體嗎,一種生物進化的不同方向。”
蜂群效應,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個說法。每一隻蜜蜂的智慧跟思維程度都很低等,但是當它們達到成為一個群體之時,就好像一個整體生物,能夠進行更靈活的應變,從而獲取更高的生存機率。
這就是組織結構,社會結構的奇妙之處;正如大腦之中無數神經元透過凸起互相傳遞訊號,連結成一個網路,讓人腦能夠進行復雜的情報處理;蜂群也好,螞蟻也好,可以透過它們的資訊素跟微電波來進行快速交流,在極短時間內將每一個個體的情報及時反饋,完成綜合處理。群體生命是一個很奇妙的理念,至今還沒有哪個科學家對此研究摸到門檻,正如他們不瞭解人類自己是如何作為細胞群存在卻有了統一意識這一事實。
——干涉跟我們人類一樣,是一種由很小單元構成的群體生命。
顧傑做出這樣的判斷。
現在想來,曾經有很多細節暗示,只是自己沒有想到。
群體生命的單元細胞會再生,為了維持整個群體的繼續運作,這是必要的。
‘什麼挑選朋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了啊,從本質來看,根本就是跟病毒一樣感染對方並將其改造成病毒的行為,好似癌細胞不停製造著與自己類似的個體單元。’
只不過這個感染是定向的,干涉選擇的是能夠成為它自己細胞的強大個體。
唯一可疑的地方,就是藍賀這一精神體與干涉有所區別。
這是不常見的現象,群體之中只需要一個指揮,一般來說比較弱的資訊素會被更強的一個蓋過,不該出現同時出現兩個指揮者交替的情況。對於群體生存這是不利行為,自然界自然而然就會將其淘汰。
但是,總有個例存在。
就拿人類來說,就算是有心理疾病,多重人格的人,從本質來說其實都是一個精神體做出的反應——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某種原因,最基礎的主人格將自己的一部分記憶或者情緒分離開,培養出一個分開的人格。
也有曾經發生過事故,大腦的左右半腦之間橋樑被切斷,導致兩個半腦無從溝通,結果病人做出言行不一的行為。
‘群體生命也會精神分裂?或者類似左右半腦本身就是分開職能的結構,因為某些原因連結斷掉了?或者都不是?資料太少,難以做出判斷。’
“教授!別想了,快走啊!”
攜帶筆記跟實驗儀器,跟他一起跑路中的助手忍不住提醒。跑著跑著怎麼站住了?教授你想什麼呢,這是生死存亡關頭,不是你思考你研究的時候啊!
“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