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扯了這麼多閒篇,終於說到正題了。類似地,在求人辦事前,你可設法使對方回想以前助人為樂的經歷、或者跟對方探討一番如何幫助他人一類的話題,讓幫助人的經驗或者想象佔據對方的意識。隨後對方在你提出要求時,慨然伸出援助之手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地增加。

用助人為樂的事蹟引導對方,給對方一個學習的榜樣

人在瞭解到他人做了某件事以後,會產生一種無意識的攀比意識,想要做同樣的事情。募集義務獻血的工作人員發現,在大學裡張貼以往志願者參與獻血活動的照片後,大學生參與獻血的人數會比不張貼照片時增加7個百分比。看到別人獻血場面的大學生,要比那些沒有看見過這種場面的大學生有更強烈的鮮血衝動。同樣的心理機制普遍存在於各種社會交往中。大量證據清楚地表明,獻身社會的模範行為會導致更多的無私行為。

問題在於,在我們希望別人幫助我們時,經常不具備讓對方見證那些別人幫助你的事蹟的條件。這可如何是好?其實這樣更好。實際上,根據前面介紹第三個技巧時提過的原理,要是你告訴對方說,現在還有別的人可以幫你的忙的話,倒有可能減弱對方的責任意識,結果根本不採取任何幫助你的行動。你不是長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大嘴嗎?用“講故事、說道理”的方式,只要把別人在類似情境下助人為樂的事情說明白了,一樣可以收到敲山震虎的感化教育效果。

韜光養晦,避免引起對方的猜忌心理

研究者發現,要是你的成功不會過於光輝燦爛,威脅到他人的自尊心,對方就會更傾向於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這也是有些時候,人能幫助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卻對非常熟悉的人冷眼相向的原因所在,熟人的成功可以威脅到自己。

所以,在平時應該儘可能地確保不要使人產生受到你的威脅、或者你們存在競爭關係的印象。任何形式的嫉妒都會影響雙方的合作。一定要想法消除掉對方心目中你們之間存在競爭的印象。比起 “幫助我得到我所想要的東西”這種邏輯來,“你和我團結起來多弄點好處”這種邏輯,顯然更容易被需要求告的人所接受呢。

百折不撓,反覆求告

大多數人不肯幫助別人沒別的原因,只是他們習慣了舊有生活模式,不想因為幫助你發生改變。求人被拒絕一次兩次屬於正常,至少找對方六次,否則不要輕言放棄。

研究表明,六次求助絕對是一般常人可以抵抗的臨界次數,只要你肯第六次厚著臉皮求對方幫忙,大多數人都會傾向於答應你的要求。當然有些情況下,還需要更多次的請求才可能奏效,或者永遠也不好使。

動之以利,提出給對方一些實際的補償

顯然,你想要求助的人能否幫助你,人家是否同情你是很重要的因素。其實前面所說的狠招兒所遵循的本質路線,也無非如此。要是你能一一使全了,甚至不用使全,光挑幾招最有殺傷力的施展開去,做到這一點也並不困難。不過要是對方實在是鐵石心腸,無法打動,你就得想點別的方法。

研究表明,人在對求助者缺乏同情的時候,主要關注的是幫助行為的回報和成本。要是實在求告無效,你的最後一招是坦率地跟對方談清楚,如果你能獲得幫助,可以給對方那些回報作為補償。這個時候,問題反而簡單了,只要你給與對方的回報能超過幫助你所造成的麻煩,那麼對方就多半不會再猶豫是不是應該幫助你了。

技巧回放

★ 如果你需要別人給你辦的事情挺緊急,你就得選擇那些不太業務纏身的人幫你的忙。就算事情不太著急辦,也要儘可能早地跟人家提出請求。

★ 想要求人家辦事,最好先給人家一點好處。你投之以桃,人家才肯報之以李。你的好處或者禮物,可以是時間、可以是關心、甚者也可以是熱情招呼的手勢或者一句諂媚的馬屁。

★ 告訴對方,除了對方以外沒有人能幫得了你。這樣可以增強對方幫助你的責任感,避免旁觀者效應產生的冷漠。

★ 你的要求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說明白你究竟想要什麼;透過幫助你會使對方自我感覺良好;求助的事情相對容易完成。

★ 要是你當前的境況是因為自己的無能造成的,那你就很難贏得同情。一定要把自己的問題解釋成外部環境造成的結果。

★ 設法重塑對方的自我意識,讓對*得幫助你和自己的一貫為人處世方式是一致的。

★ 人知道別人做了好事,會無意識地產生效仿的願望。為了讓對方出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