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遊戲的人抱著為萬世開太平的信念,自以為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卻從來不喜歡、不敢於把現實問題說明白、說透徹。我們的民族就是在這樣的遊戲中一點點喪失了反思的力量。
誰來監督皇帝
誰來監督皇帝,這是一個亙古以來中國人都沒解決好的問題。
難道皇帝也需要監督嗎?
從傳說裡來看,三皇五帝時期,人人都不想做官,更別說做帝王。因為那時的帝王僅僅是勞累,得不到太多實惠。但還是可見人們趨利的本能心態。於是就禪讓,一直到大禹。沒人愛做得不到太多實惠的帝王,自然監督就不那麼重要。
等到了夏朝,夏桀的暴政被商湯所伐。這是暴力在監督著暴力了。此後,周武伐紂也是這樣。在儒學當中,還曾經有過兩種觀念的交鋒,就是這樣的###到底是僭越犯上呢,還是替天行道。幸虧皇帝只是天子,而不是天,所以在一定條件下還是可以推翻的。
也就是說,監督著天子的是天。不道、不仁、不智的天子是會被天譴的,然後就是起義,就是天下大亂。
那麼,古人理解的天又是什麼呢?或許就是道,就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但肯定沒把人民當做天。人民可以是莫非王土的大地,可以是亦可覆舟的大水,也不會是天。
但,地法天,天人合一。因此人民的意見、人民的怨憤還是很重要的。尤其像那些古裝的電視劇裡(如《鐵齒銅牙紀曉嵐》),一些朝臣(如紀曉嵐)常常十分簡陋地把民謠當做民聲來看待。雖然滑稽,但也說明了統治者對大地迴音的重視。
在朝堂上能監督一把手皇帝的有兩種官,諫官和史官。
諫官可以是丞相、御史這樣的,也可以是專門管諫言的。皇帝不聽就死諫,皇帝有時候也怕。但因沒有彈劾機制,所以也可以不聽,或者就敷衍,說那諫官諫得好,以後一定照辦。諫官就說,我這是為了祖宗社稷。
這裡於是又出現了一個監督者,或者叫監督機制,那就是:祖宗、祖制。祖宗的理論地位肯定要比現任皇帝大,因為後者的權力寶座來自前者。而前者的前者來自天了。也可以說皇帝這個大家族就是天的血緣家族的一支。於是,祖宗、祖制裡也暗含著天的旨意。那麼現任的天子,從傳承和君權天授來講,就都要遵守祖制、受其限制與監督了。而具體實施這種監督的,就是那些重臣,尤其是幾世老臣(他們的地位可想而知)。
此外,還有史官可以監督皇帝。史官的監督方式就比較隱晦或者說間接一些,是透過歷史來行使監督權的。皇帝對史官應該是比較尊重和重視的,他們也都希望留個好名聲。即使他們想控制現任的史官,讓其枉縱丹青,也無法控制後來的史官、改朝換代的史官來指指點點。這是很厲害的,很多皇帝都害怕歷史,所以他們的解決辦法就是燒。
一、春秋譚(2)
如此看來,似乎皇帝受到的監督還是很多的。可這裡有個前提,這個前提如此重要,以至於深入到中國人的骨髓裡。那就是:監督皇帝是為了維護皇權的,其目的不是推翻,而且也一點不是為了推翻。監督是為了讓皇權更好、更完善、更合理。
於是,我們看到很多的奸臣賊子,很多的貪官汙吏,很多的冤假錯案,很多的奸詐勾當。於是我們還看到了很多的明察秋毫,很多的兩袖清風,很多的錚錚鐵骨,很多的朝堂棟樑。我們獲取這些主要是透過史書和影視作品。漸漸地,在我們的銀屏上,辮子戲、奴才戲多了起來。這些戲的基本主題就是:權、錢、色、奴。
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權、錢、色、奴當中被演得最淋漓盡致的就是奴了。這和中國蘊涵豐富的奴才史是分不開的。所有英雄的膝蓋骨都是軟的,都是要向皇權彎曲的。即使是那些農民起義的領袖,他們到頭來還是要匍匐在新皇權的足下。
在皇權之上,再也沒有什麼了。一切都是圍繞皇權轉的。諫官、史官、祖宗、民謠都是用來對付昏君的,是為了把昏君改造為明君。於是人們對皇權開始有了信仰。他們也只能信仰皇權了。
那麼朝代更迭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看到了更加神秘的力量。各種命數、氣數、指數蜂擁而至,一起來解釋這,解釋那,東西南北中,總的意思就是說:
天怒人怨。
朝代更迭就是一種最最特別的監督。
“中國智慧”
總是有一些新出來的書籍和音像製品,就像海歸們販賣西方理論一樣,其作者以兜售本土文明為生。這樣的本土文明多是些經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