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在新環境可能遭遇的實際情況。
先是沿著海邊良港建立定居點,而後以此為據點向外探索,迅速擴大控制區域。
期間用到了天文地理,農田水利還有土木建工之類的技術,迅速將居民點建設成城市,而後以城市為核心輻射周圍區域,開荒種地摘採水果,打漁打獵驅逐猛獸毒蟲。
一步一個腳印,悶頭大搞發展建設,短短數年時間便建成了數座中原標準的小城,開荒數十萬畝,不僅徹底解決了生存問題,而且還以肉眼可見速度發展富裕起來。
這些內容,都是賈琮結合現代所知常識,還有這時代的南方海商那打探到的資訊,推演出來還是比較靠譜的。
可能預計的困難不足,但足以當做某些野心家的基礎海島攻略了,起碼忠順親王就是相當鄭重對待。
種田發展,看著一塊蠻荒之地,在自己手裡變成了人煙繁盛的繁華所在,那種依靠人力改天換地的壯闊,聽起來相當的爽快。
小說情節發展到這裡,並沒有因為一味的發展建設變得枯燥,反而有了別樣的吸引力。
畢竟是小說,賈琮在這裡肆意發揮,寫出了不少於中原發展,大相徑庭的路數。
比如教育,豬腳特別重視教育,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瘋狂的程度,甚至以法令形式,要求所有跟隨而來的軍民子弟,只要年歲到了不分男女都得入學讀書,不然就是違法。
海島城市建設過程中,最先建設最好的建築都是學堂,而不是官府衙門。
這樣的行為,自然引起書迷的巨大爭議。
有說好的,自然也有說不好的。
書迷們分成兩派各抒己見,在各大書店推出的半月刊上吵的不可開交。
主要是普及教育這事,在封建時代十分敏感。
聖人之道,自然是教化天下!
可因為生產力和其他一些因素,知識成為統治階級區分官民的工具,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普及教育。
就是小說中,豬腳手下一干文武小弟,也是不理解他如此作為的。
不過豬腳的解釋,也叫他們無話可是,不管心中是什麼想法,最後只得老實執行。
“若是跟隨我到海外拼鬥的軍民子弟從小接受完整教育,長大以後便有了成為強者的可能!”
“咱們眼下的力量看起來強橫,那是因為咱們擁有更加先進的知識體系,無論在哪方面都比海島上的土著要強得多!”
“那咱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麼,從此就可以刀兵入庫馬放南山了嗎?”
“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問題,可時間一長呢?”
“既然咱們可以乘船抵達這裡,那其餘擁有發達海船製造技術的勢力和國家呢?”
“要是強敵從海上而來,咱們又缺乏足夠的人口,按照中原那一套門閥世家的手段運作,強者數量肯定少得可憐,拿什麼和強敵拼?”
“若是跟隨我前來這處海島的百萬軍民,後輩子弟都能有接受教育,成為強者的機會,那咱們的基業就用不著擔心會被外敵搶走!”
這一番話,說不上振聾發聵吧,起碼暫時平息了豬腳手下高層的不滿,一心一意將豬腳的普及教育政策推行下去。
而豬腳推廣的普及教育,可不是中原之地已經成為主流的儒家教育,而是百家齊放的模式。
這一點,又一次引發了書迷群體的大討論。
畢竟是儒家作為主流的時代,小說中的情節確實有些‘大逆不道’的意思。
可豬腳依舊有話說……
“願意跟隨我前來外海拼搏的軍民雖有百萬,可放在偌大一個海島上還是太少了,甚至只比島上的土著多一點罷了!”
“咱們需要發展,土木建城,農田水利,醫卜星相還有機關數術之類的人才都需要,單純的依靠儒家學堂能夠培養得出來麼?”
“眼下咱們已經遠離中土,除非將海島上的土著當做自己人,不然在人力之上,還有人才數量上的缺口將會越來越大。”
“到時候,總不能指望專修四書五經的讀書人,去田地裡幹活,在工坊裡做事,或者在荒郊野嶺開挖水利工程,還有在醫館裡治病救人吧,那不扯談麼?”
“咱們的學堂,自然不能只是教授四書五經,百家雜學都的成為學習科目,努力培養出足夠數量的合格人才!”
這一番話,說服了手下的一干小弟,也同時讓某些有心人深深記在心上。
他們有心在海外建國,以後遭遇的事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