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1 / 3)

小說:秦帝國的崩潰 作者:使勁兒

迷津。

◇歡◇迎訪◇問◇。◇

第120節:行走在歷史當中(2)

〃悟以往之不可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於是我有所領悟。我欲迴歸中土,我欲呼喚祖靈,我欲溝通古今,我要以有限的生命,作文化和人生的歸結。情思湧動之下,我萌發一種終生之志:將已經活在我心中的一段歷史,即秦漢帝國的歷史,作復活型的敘述。

我研治秦漢史將近三十年。三十年的生命投入,已經使我與秦漢先民心心相繫,方方面面,最為周詳熟悉。我與秦漢先民對話多年,秦漢的歷史早已經活在我的心中。二千年前的往事情景,宛若就在我的眼前;萬萬千千的生命,正在開創著千變萬化的經歷,如同我所生活著的今天。那是一個活的人間世界,不管是兒女情長還是鐵馬金戈,皆是聲音可聞,容貌可見,人情相通。那是一個通的人文世界,情感理性,思想行動,衣食住行,一切渾然一體,沒有政治、經濟、文化的領域劃分,也沒有諸如文史哲類的門戶區別。

然而,當我試圖將構想形諸於筆端時,卻屢屢碰壁。我所熟悉、我能夠運用的歷史學的諸種文體形式,無法表達復活於我心中的歷史。復活的歷史,那種生動鮮活的境界,豐富多彩的變遷,那種古今交匯的融和,逆轉時空的超越,無法用學院式的堅實學問來囊括,無法用科學的理性分析來包含,與此相應,也無法用考證、論文、論著以至於筆記和通史的體裁來表現。長久苦痛之餘,我不得不作新形式的尋求。

歷史學的本源是歷史敘事。歷史敘事,是基於史實的敘事。司馬遷一部《史記》,堪稱中國歷史敘事的頂峰。《史記》是伴隨我一生的讀物。我重讀《史記》,在確認史實可靠之餘,再次感嘆太史公敘事之良美,思慮之周詳。精彩動人的敘事,有根有據的史實,深藏微露的思想,正是《史記》魅力無窮的所在。我獲得又一種感悟:打通文史哲,回到司馬遷。

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是當代史學中一朵光彩異放的奇葩。黃先生用一種嶄新的文體,融通史學、文學和思想,開啟了一代新風。八十年代,我初讀《萬曆十五年》時,驚異於歷史還可以這樣表現,俯心低首引為模範表率,與諸位致力於新史學的同道相互激勵,有意一起來開創新的史學的未來。時過境遷,我重溫《萬曆十五年》,仔細體味之下,感悟到復活的歷史,需要細膩的心理體驗和當代意識的參與,需要一種優美的現代散文史詩。

秦漢帝國的歷史,古來依靠的是文獻史料。這些年來,得益於數量龐大的考古發掘,新出土的史料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傳世文獻,結合新舊史料的歷史學研究已經重新改寫了歷史。考古資料的運用和研究成果的引入,不但是復活歷史的根據,也是直接的媒介。概略通檢之下,使我想到發掘報告書和學術論文的活用。

秦漢時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數百年間億萬人生活過的歷史,所留下的文獻遺物,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常常感嘆,古代史研究,宛如在黑暗的汪洋大海中秉燭夜行,視線所及,只能見到燭光照亮的起落浪花。以數字比喻而言,我們所能知道的古史,不過萬分之零點零零一,九千九百九十九點九九九是未知的迷霧。以極為有限的史料復活無窮無盡的遠古,需要發散式的推理和點觸式的聯想,使我想到古史考證和推理小說之間的內在聯絡。歷史學家,宛若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和克里斯蒂筆下的波羅。

我讀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感慨於作者作為史家的博學多識和他高超的表現技巧。我讀伏爾泰《路易十四時代》,他寫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不是寫一個偉大的國王的宗旨,使我深有同感。當我讀完日本女作家鹽野七生敘述羅馬帝國千年歷史的十二冊大著《羅馬人的故事》後,我明白秦漢帝國的宏大歷史畫卷,需要連續系列的形式。法布林的《昆蟲記》我是小時候讀過的,重新瀏覽之餘,我記下了一條筆記:〃《昆蟲記》以科學報告為材料,以散文形式寫出,兼具科學性和文學性。內容以昆蟲學為基礎,摻入觀察敘述,往事回憶,理論性議論,經歷講述等,可謂是一種自由的文體,值得試一試。〃

。←蟲←工←橋書←吧←

第121節:行走在歷史當中(3)

地理空間是歷史的基本要素,沒有明確的空間關係的歷史,宛若一鍋迷糊的醬湯,不辨東西南北,始終暈頭轉向。地理空間決非文字說得清楚,自從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面世以後,我們對中國曆代的歷史地理,才有了可以索圖查詢的可靠依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